第92頁(第2/3 頁)
了4000人的部隊;但是為時已晚,一個星期之前要塞就已經被攻陷了。當英國艦隊進入視線之內時,拉加利索尼埃便離港迎戰,並且堵住了港口通道。
其後所進行的戰鬥,因為它所產生的奇特的、災難性的事件,使其在歷史上是很有名的。這次戰鬥不同於馬休斯在土倫外海進行的戰鬥,它確實在戰術上提供了一種教誨,儘管它主要適用於已被廢棄的帆船作戰條件。但是由於軍事法庭對馬休斯進行的審判,在思想上給這位不幸的賓造成了很大的影響,使這次戰鬥與早先的戰鬥有著極其密切的聯絡。整個交戰期間,他經常不斷地提到馬休斯由於沒有保持戰列線而遭指責的事,看來他認為對馬休斯的判決是符合法律依據的,如果自己不堅持保持戰列線,必將蹈其覆轍。簡言之,可以說5月20日上午兩支艦隊都互相看見了,在經過一系列調動之後,雙方都在左舷戧風乘東風向南航行,法國艦隊位於下風,位於英國艦隊和港口之間。賓組成戰列線偏離風向向南全速前進,法國艦隊仍然保持原來航向行駛。所以當賓發出交戰訊號時,兩支艦隊不是並列行駛,而是形成了30度至40度的夾角(圖13,a、a)。依照賓自己所考慮的進攻計劃,是使每一艘艦攻擊敵戰列線裡與其相對應的那艘艦。這在任何情況下都是難以實施的,而此時由於兩支艦隊後衛之間的距離大於前衛之間的距離,因此困難就更大。這樣他的整條戰列線就不能在同一時間裡投入戰鬥。當訊號發出時,前衛各艦按訊號離開了戰列線,並向法艦衝去(b、b),艦首對向法艦幾乎與其相垂直,以致在很大程度上使他們的艦炮失去了作用;他們都遭到了來自三艘法艦舷炮縱射的攻擊,使桅杆嚴重被毀。從前面數第六艘英艦的前桅中段已被打斷,突然成頂風並向後漂移,擋住了後衛,並與後衛擠在一起。已投入戰鬥的賓此時確實為他人樹立了榜樣,並且象法拉格特在莫比爾之戰中,當第二艘艦停住打亂了戰列線時一樣,全力以赴進行戰鬥。但是根據旗艦艦長提供的證詞,說明瞭對馬休斯的判決使他躊躇不前。&ldo;加德納艦長,你知道組成戰列線的訊號已經發出了,但是我的艦位於&l;路易薩&r;號和&l;三叉戟&r;號的前面(這兩艘艦在隊形裡應該位於他的前面)。你不應該讓作為艦隊司令的我衝上前去,好象我要同一艘單艦進行交戰似的。馬休斯的不幸是由於他沒有集中兵力,而我將竭盡全力避免重蹈覆轍。&rdo;於是,這場海戰完全變成了非決定性戰鬥;英軍的前衛和後衛分開了,並且孤軍投入了戰鬥(c)。一位法國權威人士,抱怨拉加利索尼埃沒有戧風轉變航向,佔據敵前衛的上風,沒有將其打垮。另一位說拉加利索尼埃曾下令進行這種調動,但是因為帆纜嚴重受損而沒能完成;然而這似乎是不大可能的,因為法國分艦隊所受的唯一損失是失去了一個中桅帆,而英艦遭受的損失卻要嚴重的多。真正的原因可能是一位論述海戰的法國權威人士提出並且得到了認可的,即拉加利索尼埃認為,支援從陸路攻擊馬翁港,即便因此會使他自己遭到攻擊,也比摧毀英國艦隊更重要。&ldo;法國海軍總是認為佔領或保護一塊征服地要比捕獲一些艦船更光榮些,但是捕獲艦船是更英明的,更接近於戰爭中提出的真正目的。當然,在當時的情況下要捕獲敵艦也是不現實的。&rdo; [ 原作者註:拉馬杜埃爾:《海軍戰術》。 ] 這種結論的正確性,取決於對於海戰的真正目的的理解。如果海戰只是為了確保一個或多個岸上陣位,海軍就成為特定情況下陸軍的一個分隊;並相應地使它的活動處於從屬地位。如果真正的目的是為了打垮敵海軍,並因此取得對海洋的控制,那麼敵人的戰艦和艦隊就是各種情況下都要攻擊的主要目標。這種觀點的一種模糊的感覺,似乎當英羅居埃在寫海上沒有必須控制的戰場,也沒有要佔領的地方時,曾呈現在他面前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