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頁(第2/2 頁)
嚇跑而導致高層震怒,許多現役的飛行員被隔離審查,因此雷耶爾才有機會駕駛飛機參戰。
現在的雷耶爾已經將全部注意力投到了駕駛之上,他兩眼緊緊盯著眼前簡陋的儀錶盤,雙手握緊的操縱杆。他很緊張,但不畏懼挑戰,雖然他是個菜鳥,但這不意味著他會束手待斃。
還有一點給了他一些信心,那就是對手並不知道他所駕駛的戰機不是一架普通的米格-21,而是一架中國的仿製品,人們稱它為殲-7b。
雷耶爾沒有學過中國歷史,不知道當年中國人和蘇聯人的糾葛。但他卻知道,這架殲-7b雖然沒有其他的米格-21血統純正,但卻有著不同尋常的地方。當他被指派駕駛這架飛機時,他有些很不情願。因為畢竟它不是蘇聯的原裝貨,而是科技並不發達的中國生產的,所以整個中隊包括他在內沒人喜歡這架出身寒微的飛機。
但當雷耶爾真正開始駕駛它時,他深深的吃了一驚,不由的開始從心裡佩服中國人的智慧‐‐這架飛機的特點遠遠比原裝米格-21更加鮮明。他欣喜之下,大膽的進行了很多危險的訓練,瞭解了這架飛機的效能後,他不禁從心底感激它的研製者。很多年後,雷耶爾認真的讀了中國的歷史,才知道這種飛機對它的研製者究竟代表著什麼,有著什麼意義……
1961年,中國開始對米格-21產生了濃厚興趣,但當時由於中蘇已出現裂痕,蘇聯並不想提供這一先進戰鬥機給中國,尤其是生產技術。甚至在莫斯科航空界上米格-21公開亮相後,蘇方對中國的答覆竟然是&ldo;我們根本沒有這個型號的飛機&rdo;。但隨著共產國際形勢變化,蘇聯需要中國支援,於是1961年中蘇簽署協定,授予中國米格-21f-13飛機及r-11f-300發動機的製造特許權,包括全套生產技術資料,飛機、發動機散裝件,以及當時中國缺少的成品、原材料。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