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統秦兩漢(十三)(第1/3 頁)
白白:“漢朝認為,秦朝自從商鞅變法至秦一統後,都是嚴格遵循法家治國理念,得天下,失人心。為了規避秦王失人心的結局,漢武帝時期儒家治國之道並用了法家的治世之學,即,外儒內法,形成了德主刑輔的獨特理念。”
所有君臣抄起小本本就開始記筆記,那個叫運筆如飛啊!
有人看見小聲嘀咕:“至於嗎?”
怎料老大臣吹鬍子瞪眼,手中的筆桿子差點爆他的頭:“怎麼不至於?!”
什麼?你說我們現在的治國理論就是從漢朝傳承下來的外儒內法演變而來,時代變了,對現在沒有借鑑意義?
呵,少年人目光還是太淺。
就算你熟讀並背誦正規課本上的教科書版註釋,那也不妨礙你去搜集多部教輔書,並觀摩各個大佬對於課本的各種不同深層次解讀!
能從全國人才中脫穎而出,坐到如今這個位置,所有的官員幾乎都是卷王,不光卷別人還要卷自己,作為一個學霸,怎麼可能忍受有任何一種盤點被自己遺漏?!
而且仙人親口玉言,這說不定才是最標準的答案!
白白:“所謂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實際上是‘霸王道雜之’,好玩的是,儒家弟子兼收幷蓄也有吸收法家理念的,譬如孔子弟子子夏一脈,子夏注重實踐,比如發展經濟、選用賢人、學以致用等,荀子是子夏思想繼承者,李斯與韓非子都師從荀子。”
“研究著研究著,可能有些分岔了,於是董仲舒一干學者直接提出子夏一脈的理論不算我們如今的儒家!大人,時代變了,他們的思想那麼接近戰國管仲、李悝、商鞅的法家,他們是身在儒家心在法!”
“說起來很滑稽的是,子夏一脈學說幾乎被儒生刪除,但是儒學經典春秋二傳卻是由子夏的學生編纂而成的,儒法互為表裡,‘外儒內法’的說法倒也恰當。”
“而且,這導致特別方便儒家甩鍋,國家興盛都是我們儒家的功勞,什麼?亡國亂政?那都是法家酷吏乾的哈!跟我們清純善良如同白蓮花的儒家也沒有一丁點兒關係!”
——
聽著仙人的揶揄,董仲舒臉皮一抽,但他善於變通,當即加把火,對劉徹毛遂自薦道:“陛下,既然能傳千年,以儒治國成功性毋庸多議。”
年輕的20歲的少年天子劉徹本就已經瘋狂心動,當即決定順應‘天人感應’:“你大可放手去做。”代言儒學,從我做起。
董仲舒欣然微笑,領命而去。
他的眼中閃耀的是蓬勃野心,不是個人的野心,而是想將心中至理儒學經典推到學說巔峰,令天下千千萬萬人都能明白其中微言大義之玄妙。
現在,只差最後一哆嗦,即使粉身碎骨,他也無所畏懼!
但史實比他想象得寬容多了,他聽著仙人繼續訴說接下來的故事。
——
白白:“董仲舒提議,使用儒學,可使百姓知禮節,知榮辱,凝聚民心,用道德束縛住了隱形的危險,也讓帝王掌控國家更加順手。”
“而法學,就是劃下道來,那些‘我沒有道德就沒有人能綁架我’的人,感受來自正義的鐵錘制裁叭!”
“現在聽起來很合理的舉措,剛開始實施也不是一帆風順的。實際上,‘罷黜百家’這個形容出自《漢書·武帝紀贊》。”
“班固就是一個強烈反對派,他焦慮啊,憂愁啊,你說,秦始皇罷黜百家,獨尊法術,這就亡國了,陛下又來一次罷黜百家,怎麼就不吸取點亡國教訓呢?!完了,完了,大漢要亡了。”
“朝中唱衰一片,但是董仲舒何等人也,早已預判了你的預判!我實際上才不是做‘罷黜百家’這種招人恨的事呢!”
“這位苟王,從實際需求出發,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