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猜測(第2/2 頁)
“同時,兇手也無法選擇在30日凌晨至早晨這段時間進行拋屍,因為我抵達此地之前曾前往立源地調查,儘管該小區為舊式住宅區,但前後門均設有門衛,且每班兩人24小時輪流值守,據值班人員所述,30日凌晨之後並無任何人進出小區,而你們發現人腿的那棟樓恰好位於前門門衛的左側,門衛室內可清晰觀察到那片區域。”
“因此,兇手並非在凌晨拋屍,根據你們的出警記錄分析,兇手極有可能先前往海鮮市場拋屍,隨後再來到該小區拋屍,整個過程耗時不超過五小時。”
“換言之,兇手最有可能在29日晚間九點半至十點之間實施拋屍行動,因為恰恰在那個時刻,小區內發生了一起意外事件,西側樓有一名老人心臟病發作,小區保安紛紛趕往協助搬運病患,此時正是無人看守之際。”
“那也不排除兇手是居住在那個小區裡面的人。”
聽完洛川的敘述後周誠易立刻說道,嘴角露出若有所思。
然而,洛川卻堅決地否決了這個可能性:“住戶們肯定不是兇手的嫌疑人之一!他當然不會選擇在小區內拋屍,理由有兩個。”
“首先,除了我剛才提到的那段時間外,其他時候要麼有人在,要麼就是大白天,即使兇手趁門衛去洗手間的空當拋屍,也無法在兩個門衛都不在崗的情況下完成,更別提挖掘地下管道需要花費大量時間了。”
,!
“其次,我已經說過,兇手是一個性格偏激但做事小心謹慎的人,他絕不會冒任何風險。”
看到大家都沒有對他的解釋產生質疑,洛川接著分析道:
“讓我們先來梳理一下所有的線索吧!首先,我們要問的是,兇手為何將第一具屍體拋在職業醫學院的女生宿舍樓下?而僅僅只取走了一顆眼球呢?”
說到關鍵之處,洛川頓了頓,目光慢慢掃向在場的每個人,觀察他們的反應和思考。
接著,他犀利地發問:“犯罪心理學,實際上是根據兇手的行兇手法和受害者屍體受到的損傷程度來推斷兇手在行兇時的心理狀態,進而揭示其性格、心理和情緒活動。”
“從我們找到的受害者器官來看,兇手對受害者充滿了深深的恨意,處理這些器官的方式也極其殘忍,這說明他在殺人分屍的過程中表現得異常瘋狂和享受。”
“因此,我們可以斷定,這個兇手具有典型的反社會人格,心理嚴重扭曲。根據這種犯罪心理,我們可以推測兇手的年齡大約在35至40歲之間,因為這個年紀的人通常已經成家立業,沒有孩子,並且長期遭受家庭壓力。”
“此外,從目前發現的屍體來看,兇手很可能是出於報復目的進行的犯罪,受害者很可能是他的親人或親密朋友,因此我們最近並沒有收到任何有關失蹤人口的報告。”
“當然,以上僅是我根據現有資訊做出的推測,不能排除兇手是一個心理變態者,隨機挑選受害者進行犯罪的可能性。”
周誠易在聽完洛川的深入剖析之後,臉龐上凝重的神色終於稍顯緩解,緊接著他又追問:
“那麼按照你剛才的推測,兇手首次拋屍時為何僅僅留下一顆眼珠呢?”
:()破案現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