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如何落地應用的問題(第1/3 頁)
這份報告的內容正式宣告,由趙承平打造出來的可控核聚變裝置,所有試驗成功。
這意味著,可控核聚變,不僅在理論上可行,實踐中也經得起考驗。
剩下的,就是如何落地應用的問題了。
此時,會議室內,坐滿了大大小小的領導。
除非開大會,否則這些領導只會堅守在各自的崗位。
哪怕是同在京城,級別越高的領導,兩個人一年半載都見不了幾次面。
更別說,同一時間,同一場合,聚集這麼多位重量級的領導。
如果傳出去,不知道的還以為,提前開會了。
此時,各位領導坐在各自的席位上,卻難以掩蓋激動的神色。
“如此,我們將在科技層面徹底領先鷹國!”
一名領導老淚縱橫。
他是老一輩,最有愛國情懷。
“沒想到小小的大風廠,竟然能製造出可控核聚變裝置”一位管管科研的領導說道。
“這讓我們的高等學府,尖端科研機構,情何以堪,我們可是每天投入大量資金以及人力物力。”
“卻比不上一個小小的服裝廠!”
一位領導寬慰道:
”老陳,話可不能這麼說,我們的科研能力還是很強大了,不少成果領先鷹國,不要妄自菲薄。”
“是啊,而且可控核聚變哪個國家沒有投入大量資源,還不都是打水漂。”
“這本就是一個需要人類長期攻克的專案,如今卻被我們率先研發出來,說明氣運在我華夏,華夏要復興吶!”一位領導激動的說道。
接著,很多領導紛紛感慨,復興有望。
正所謂,皇帝輪流坐今年到我家。
世界第一已經不是夢!
就在大多數領導感慨之際。
長老席的一位領導突然說道:“復興確實有望,但是不在於氣運,而在於人!”
“或者說,氣運就是這個人!”
領導笑了笑:”大家看看,這份報告,被提到最多的名字是誰?”
所有人目光一凜,瞬間想到了報告上面提到的一個名字。
趙承平。
可控核聚變專案的總工程師。
在這之前,除了幾位長老,其他領導是不知道趙承平的存在的。
如今出現在報告之中,作為專案總工程師,他的名字甚至排在了秦院長前面,也是出現次數最多。
“領導,這位總工程師究竟是什麼人,為什麼以前從未聽說過?”有人問道。
領導笑道:“一個以前我們從未發現過的人才。”
“可以說,沒有他的理論支援,可控核聚變專案就只是一個懸而不定的想法。”
“不僅是他的理論,就連整個裝置都是他製造出來,沒有依靠過國家任何支援。”
“可以說,一切皆是因他而起,沒有他,我們這些老頭子今天就可能坐在這裡!”
這番話,令在場的所有人無比震動。
一切皆因他而起,這是多高的評價。
而且不借助國家的任何支援,不依靠任何團隊,僅憑一己之力,就造出了核聚變?
說出去,誰敢信啊!
可是,這番話從長老口中說出,是絕對不會有錯的。
所以,這位總工程師絕對是國士無雙的存在,足以載入華夏光榮榜。
“領導,能否介紹這位總工的身份,有這樣的人才在華夏,我們居然沒能及時發現,怠慢了人才,是我們之過啊!”
“是啊,為國作出如此之貢獻的人,居然是籍籍無名的存在,我們應該善待。”
“沒錯,人才是第一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