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共同的敵人(第1/2 頁)
大宋的水師統帥王堅,原本是楊吳淮南軍的水軍都督,管理水軍數十年,有著豐富的經驗,歸順了宋誠以後得到了提拔和重用,現在是徵東水師的最高統帥。
一夜之間,陛下不見了,呂大人不見了,安東城不見了,他們去哪兒了?
不打招呼就撤退,這不是陛下的風格呀?
而且,現在還有20萬水師在扶桑,這接下來該怎麼辦呀?
岸上,成千上萬的扶桑百姓衝自己招手,哭爹喊孃的勁兒向是在求助,到底幾個意思?
王堅自然不懂扶桑話,但水師這邊兒可有昨天投誠的那些扶桑大名們還有他們的部眾。
王堅遣人派出一個扶桑代表,過去問問他們,到到底發生了什麼情況?
不多時,問話的人回來了,把大阪城發生的一切都告訴了王堅。
王將軍聽罷以後也是駭然不已!
根據當地百姓的描述,他們也不知道大宋皇帝陛下去哪裡了?
“將軍?此等這般,如之奈何?這些百姓想上船,我們救還是不救?”偏將問道。
“糊塗!”王堅說:“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你怎麼能保證這裡頭沒有伏兵?”
一聽統帥這麼說,左右偏將都不敢再說話了。
“立刻發報,請示皇后陛下,此等狀況該如何處之?”王堅說道。
按照以往的慣例,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但那個前提是,來往通訊不方便。
你把這邊的突發情況告訴千里之外的君主,等君主做出批示,再八百里加急的把聖旨送到你這邊兒時,黃花菜都涼了。
戰場的態勢瞬息之間千變萬化,豈是坐在京城裡的皇帝能實時把控的?
故而,在戰場上將軍應該高度的隨機應變,凡事都請示皇帝,那怎麼可能打勝仗呢?
然而,歷史上還真有這麼一位,就是宋太宗高粱河車神趙廣義。
因為害怕武將們有自己的“想法”,於是,只要是打仗,排兵佈陣他都要親自指揮,結果沒有一次能打敗遼人。
不過,宋誠的這個大宋朝不存在這個情況,因為有電報這個東西存在。
皇帝不見了,兵部尚書呂大人不見了,這當然要請示皇后娘娘。
顏無雙得到這個訊息後也是驚愕不已,不知道宋誠去哪兒了?
按照以往的慣例,陛下但凡有大的軍事行動,肯定都會通知自己的,結果這次一點訊息也沒有。
他跟馮貞儀,耶律寶梅商議過後,也給王堅回覆了指令:原地駐守,等待陛下的調令,陛下這麼做肯定有自己的道理,至於扶桑那邊的異狀,可以讓身高不到車輪的孩子上船。
王堅得到皇后的指令後,嚴格按照旨意去做。
扶桑的百姓們倒是也能理解,紛紛把自己的孩子送上了大宋戰船。
這個主意,其實是耶律寶梅出的!
因為孩子上船,他們造不了反,而且本身大宋水師就有20萬人,船隻有限,不可能把所有人都裝上船。
另外,如此這般操作,還有一個好處:人之至愛,無非子女也!他們的孩子都在你手裡了,還敢反叛你嗎?這不妥妥的相當於送人質嗎?
於是乎,總共7000名童男童女被送了上大宋的戰船。
人雖然是上船了,但王堅沒有答應扶桑的百姓們出兵大阪。
他派人告之扶桑的百姓,陛下有事先回去了,過段時間才能過來。
目前,他沒有得到陛下的指示讓他出兵。
扶桑的百姓見此情況,一個個都在海岸邊兒上搭起了房屋和帳篷。
按照他們的理解:只要能靠近宋朝的軍隊,應該就是最安全的,畢竟這是世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