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二章 提筆繪山河(第2/34 頁)
出題若是容易,豈不失去考試的意義了。
馮雁想了想,自己好歹喝了十多年墨水,索性自己作一首吧。
沉思片刻,寫下一首《秋思。
秋風蕭瑟天漸涼,
安邑城中留餘香。
古道西風瘦馱馬,
天
涯孤影望故鄉。
最近在河東郡,早已聽聞此地有眾多商隊外出遠行,一隊隊的車馬馱著苦鹽去往西北之地進行食鹽貿易。用鹽可以換取那裡的馬匹、藥材、農植物等。
半個時辰很快過去,學子們絞盡腦汁都寫了一首詩。
緊接著開始接詩,四人一組,院中分成了若干組。
好巧不巧,與馮雁同組的人中,一人竟是柳家的柳信。這個柳信曾彈奏嵇康譜寫的《長側,獲得眾人讚譽。
柳信自幼苦讀,在河東郡是頗有名氣的才子。
四人中,兩人看到柳信同居一組,不由苦笑,因為接詩中只能選擇最佳的一首,也就是隻能一人勝出。
每人吟誦兩句,其餘接兩句,四人共八句。
這種接詩倒是與馮雁當年在建康城華林園中的詩詞接句一樣。
其中一人自感不及柳信,於是開口道:“柳兄,可容崔某先吟第一句?”
柳信淡淡一笑回道:“自便。”
另一人此刻非常懊惱,為何沒有搶先提出,只得硬著頭皮道:“那我接第二句吧。”
柳信淡淡點頭,那種雍容大度的神情,即使是馮雁也暗感欽佩。
這些大家族的子弟,確實與眾不同。
柳信看向馮雁,意思是讓馮雁優先選擇,而馮雁也是淡淡???????????????一笑,“柳兄自便。”
姓崔的學子想了想,開口吟道:“登高避盛夏,孩童撲入水。”
第二名學子沉思片刻也吟道:“水中荷花紅,蓮葉綠涼亭。”
馮雁與柳信聽完都暗自點頭,短時間能對上實屬不易。不過,第一個吟詩的人確實佔便宜,只要把想到的說出來即可,而且引導了整首詩詞的方向。
柳信想了想跟著吟誦:“亭中觀遠景,搖扇把詩吟。”
馮雁聽了幾人的詩句,急忙搜腸刮肚地尋找記憶裡的詩詞,回想片刻眼睛一亮,開口吟道:
“吟罷清風起,荷香滿四鄰。”
“嗯,不錯,不錯!”柳信聽完馮雁的詩句情不自禁開口稱讚。
第一個吟句的學子也跟著讚道:“馮少監真乃俊傑,最後一句銜接得無比精妙。”
“是啊,我剛才提到了荷花,這最後一句正好做了回應,實乃佳句也!”第二個吟句的學子也止不住稱讚。
馮雁暗呼僥倖,那首記憶裡的詩,就特麼記得這一句,沒想到用上了。
真得感謝自家老爺子,左手拿著掃把,右手拿著糖葫蘆,從小逼著背誦《孫子兵法、《唐詩宋詞三百首、《三字經等,還看了《十萬個為什麼、《安徒生童話、《成語故事、《一千零一夜等一堆兒童讀物。
兒時的記憶還是很牢固的。
四人為一組,每組都有一位評委抄寫詩句,並根據順序註上名字。
此刻已近午時,百多人將就用了飯,趁休息的時間,眾評委評選詩句最佳者。經過緊急磋商評選,從三十組學子中選出三十人繼續接詩,馮雁在這個組勝出。
聽到評選結果,眾人紛紛議論,沒想到一直被看好的柳家子弟柳信,竟然出局了。
柳傑再次起身說道:“經過評選,有三十名學子勝出。勝出者再次四人一組接句。當然,空餘的二人也會安排在兩組中。”
學子們聽到此話,紛紛祈禱,別進入人多的組裡,否則競爭壓力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