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40 右屯軍議(第1/3 頁)
陳建付出微小代價擺平使司衙門下派武官之時,大明遼東前線右屯城裡,負責遼東戰事的三個巨頭——督師孫承宗、兵備副使兼右通政袁崇煥、山海關總兵馬世龍正在進行軍議。
“督師大人,馬總兵,下官始終還是認為,東江毛總兵前兩個月才襲擊過耀州,建奴無論如何都會加強耀州城的防守。耀州城的兵力不大可能如劉伯鏹所言只有300.這次派兵出征耀州,恐怕真的是唐突了一點。”袁崇煥正色說道。
馬世龍臉上迅速閃過一絲不自然,不過又馬上收斂。
作為孫承宗大力提拔起來的知兵之人,馬世龍直接安排這次軍事行動。他自然知道這次的行動不僅僅是‘唐突’,而且還大有貓膩。
從建奴那邊帶著一群難民返回遼西防線的儒生劉伯鏹帶回的訊息其實只是一個引子,背後的真實原因是朝廷閹黨盯上了遼東大軍的兵權而興風作浪。
閹黨中人知道劉伯鏹帶回的訊息之後,直接給馬世龍施加壓力,要求他立即做出出兵決定,並讓閹黨將領林應昌隨軍出擊。
老於世故的馬世龍一眼就看出,這次出兵如果順利,林應昌就必定獲取大功。在閹黨的大力支援下,林應昌很快就會在遼東軍裡面佔據一席之地。、
而如果明軍中計導致大敗,林應昌就會立即成為閹黨的棄子。同時閹黨也會藉著這次失敗事由直接針對孫承宗,將孫承宗拉下馬,換上閹黨的人來統領遼東戰事,達成閹黨爭奪軍權的目的。
事情說穿了不過就是‘黨爭大於戰爭’的荒唐戲碼。
馬世龍大略猜到了事情來龍去脈,卻一點都無法抗拒,只能把孫承宗對他的提拔大恩放在一邊,按照閹黨的意圖進行戰術安排。
不過馬世龍終究還是熬不過內心愧疚感和對先期派出的800騎兵的擔心,在騎兵出發之後又親自送了800名火器兵前往柳河口,以稍稍增大出徵的魯之甲等人的勝算。
他希望魯之甲等人就算真的中了建奴算計,也能夠多活上一些人回來。
很顯然的是,馬世龍這番心思一點都不能讓孫承宗和袁承志知道。
“袁兵備,經你再三強調,本官現下也確實認為,劉伯鏹之言不大可靠。好在馬總兵又給柳河口及時送去了800火器兵,耀州城建奴的兵力只要不超過1000,咱們的軍隊就有著很大的勝算。”孫承宗撫了撫須,神情有點凝重地說道。
孫承宗這時略微懊惱。前幾天馬世龍把劉伯鏹的事情彙報給了他,他選擇了相信,並默許了馬世龍的調兵安排。
現在想來,他當時的考慮確實有點不夠周到。
現在他只希望不要發生最壞情況,耀州城建奴的防守兵力不要超過1千。
不然遠征明軍是在建奴勢力範圍裡作戰,屬於勞師遠征。而建奴本就比明軍厲害,又是以逸待勞......
“袁大人,那儒生劉伯鏹素有‘忠義’名聲。他報回來的軍情訊息應該不致有假......”馬世龍接著孫承宗的話說道。
“報!柳河口信使傳回緊急軍情文書!”
馬世龍的話還沒有說完,議事廳外響起喊聲。
“快傳信使進來!”
孫承宗三人心頭一跳,幾乎異口同聲地說道。
軍情急件很快就在三巨頭之間流轉了一遍。情報上所言之資訊讓三巨頭皆以為身在夢中。
“末將魯之甲、李承先、林應昌上報緊急軍情:末將等人於8月21率軍出離右屯,8月22日抵柳河口......大船未至,尋漁船渡河......8月26午時之前,我軍尚餘百餘火器兵未渡河。偏將林應昌領騎軍前出刺探虛實,引出建奴之伏兵。建奴之兵非是情報所言之三百,而是三千多接近四千。應昌領騎軍浴血奮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