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部分(第1/5 頁)
某離傾笑:“好哇,既然你這麼說,那我們就一起去將軍墓,一探究竟吧!”
………【尋龍點穴】………
當我跟在某離背後,在殘陽西下,荒郊野外,站於一棵禿零零的老樹旁,望著滿目瘡痍的一個個爛土包,頭上不時再掠過一些黑丫丫的不知名醜鳥,還出一陣一陣淒厲的哀號聲時,我恨不得立刻奔回諮詢館,抱著黃花梨香木的桌腿,繼續蹭啊蹭啊,睡我的回籠覺。
虧的走的時候,我們還忽悠小蘋果,和她說何愁飛來信,介紹在派遣當地,現了可以拓展業務的機會,為了諮詢館的擴張壯大,我們要親自過去檢驗洽談,讓小蘋果好好在家看門——
事實證明,小飛飛壓根就是捅了大簍子,我和某離跟在後面,給他填窟窿!
某離同學咋咋嘴:“沒想到,蒙將軍的墓地,居然設在如此窮險之地!”
我拉拉他的袖子:“你一路北行,把我拖到這兒,就是來看小土包?
還蒙將軍的墓地呢!騙人!寒酸成這樣,我要是你口中權勢滔天的蒙將軍,我眼淚都哭不出來哇!”
某離扣起食指,指尖輕曲,彈我腦門上就種了一下毛栗子:
“傻了不是?但凡高官大墓,營造一般有三種趨勢:
你看都是厚葬吧,一種呢,炫耀!
身份,地位,全在儀仗,碑陵這些不足輕重的玩意兒上顯著——生前侈糜,死後也要顯擺著奢葬!
當然,這其實也是一時的風光。連活人都知道,財不露白,你一個死人,闊成這樣,還不引得無數行家裡手覬覦?
結果當然是連死都不得安寢嘍!”
我憋足了勁打聽:“那還有一種呢?”
某離仰盯著在陰風中顫動的枯枝:“第二種,是帝王將相里,特大氣的那種!”
“大氣?”我掩面。因為我一聽到這個詞來形容陵墓,原諒我,我第一個聯想到的,是燕山山麓的天壽山上,那華麗麗墓葬群——明十三陵!
那才叫大氣吧?從永樂七年五月始作長陵,到明朝最後一帝崇禎葬入思陵止,其間23o多年,先後修建了十三座皇上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監墓。共埋葬了十三位帝王、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餘名妃嬪、一位太監………
不過,某離同學的看法和解釋,顯然不是我理解的,以“數量”為判斷的級別!
“我所謂的大氣,”某離說明:“是說,以城池為陵墓,以生靈來養墳的大氣!”
“啊?”我頓。
“以整個城池為陵墓……風水上,有的上位者,懷仁厚之心,為了不勞民傷財,兼濟天下,他把他的墳,挑選在靠近城外的山裡,然後,在直通墓門的方向,修車馬道,穿城門,方便百姓出行——其實,那路,相當於他大墳的甬道;
在城池的中心,分別修鐘鼓樓,平常可以報時,戰時可以傳訊——其實,相當於大墓之前的的陵亭;
而城牆,城門,相當於他的外城郭;
城裡的活人,相當欲他的墓傭……”
我搖搖頭:“我還是不喜歡那樣的方式!是的,你說的是很大氣,可是,我卻覺得,依然太忸怩形式啦!”
某離摒棄了他的意見,轉頭偏向我,好奇的問:
“那麼,笨心丫頭喜歡的,是什麼樣的墓葬方式呢?”
切!本人摯愛的,當然是草原人心目中永遠的大汗,夜空中不滅的天狼星,帶領一個民族,席捲整個歐亞大陸的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的墓葬方式啦!
我說:“在西北方的大草原上,有一些部族,他們的勇士死後,相傳,擷取大樹的密實一段,將中間掏空,做成獨木棺材,然後在地表挖深坑,密葬。葬後,墓土回填,用將士們的萬馬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