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頁(第1/2 頁)
班主任聲音低沉渾厚,字正腔圓:「同學們好,我是你們的班主任。我姓史,教歷史,全名史雲康。」
話音剛落,班裡就響起了稀稀落落的笑聲。
似乎是習慣了自己的姓氏和任教科目會讓人發笑,他並不在意,笑嘻嘻地轉身在黑板上寫下了自己的名字和手機號碼,又道:「這是我的電話號碼,你們週末回去可以加一下我微信。接下來的兩年,希望我們可以和平相處,共同進步。」
等同學們抓起筆開始記,他又問:「還有什麼問題嗎?」
虞聲小心翼翼地舉起手:「老師,您的手機號碼好像只有十位數誒?」
史雲康愣了一下,忙回身去檢查,最後默默在中間補了個數字「8」。
全班頓時鬨堂大笑。
有同學笑問:「老師,這個號碼到底是不是您的?!」
史雲康悄悄背過身去,抹了把汗,覺得現在的學生是越來越不好帶了。
一開始來到這個班級的時候,虞聲並沒有什麼歸屬感。因為高一5班選文科的同學大部分都被分到了高二3班,3班班主任也是原本帶5班的,可在高二1班裡,除了霍南佳,虞聲沒有什麼相熟的同學。
而且綏大附中設有「期末滾動機制」,每個學期都會根據期末考的成績進行微調分班,如果年級排名達不到重點班標準,就會被分到普通班。虞聲覺得以自己偏科的成績,能夠考進來估計也是一時運氣罷了。
但此時見同學們都笑作一團,虞聲莫名就徒增了幾分留下來的勇氣。
她輕舒一口氣,拿出嶄新的筆記本上,在扉頁上鄭重地寫下幾個大字:【高二1班】。
霍南佳心思玲瓏,猜到了虞聲的想法,戳了戳她的手臂,說:「虞聲,我們一起加油,一起留下來。」
之後的每天,虞聲都告訴自己「堅持一下」、「再努力一點」,漸漸地也習慣了重點班的學習節奏。
這個學期,綏大附中為了培養學生成為多語言人才,在高一高二增設了第二外語課。
本以為這個年紀的孩子對日漫和韓劇這麼熱衷,日語和韓語應當是最受歡迎的第二外語課程。誰知大家把志願填報上去之後,德語課程卻像是一匹黑馬,意外躍居「學生最想修讀的第二外語課程」榜首。
課程主任找了幾名學生來問,才知道這是因著德國隊在上一年暑假舉行的世界盃中拔得了頭籌的緣故。
學校的領導商量了一輪,為了不抹殺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決定增開一個德語班。
虞聲填的第一志願也是德語,可原因卻和大家的不一樣。
以前和鄖淵在圖書館的時候,若是開了小組討論室來學習,偶爾她也會聽到鄖淵念德語課本。
雖說德語讀來慷慨粗獷,不如法語優雅精緻,甚至有人形容說「法語是說給情人聽的,德語是說給敵人聽的」,但虞聲卻尤其喜歡聽他說德語。
即使是那些最為難人的小舌音,從鄖淵的嘴裡說出來也獨有一番風味。
她總覺得要是學了德語,就能離他更近一點。
從開學的第三個星期起,每個星期五下午的最後一節,就是第二外語課。
因為要像大學生一樣自己跑教室上課,同學們都異常興奮,早早地就拎著筆記本去綜合樓的教室準備了。
虞聲到得也早。
她在門口瀏覽了一遍分班名單,發現班裡沒有自己認識的人,便百無聊賴地坐下,轉著筆等老師來。
第二外語課程是請綏大外語系的學生來教的,一方面可以節省附中的開支,增強大學部和高中部的溝通和交流,另一方面也為綏大外語系的學生提供了更多鍛鍊的機會。
鄖淵已經大四了,又在申請出國讀研的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