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截胡(第1/2 頁)
深圳,蛇口,四處都是繁忙的景象,李雲帆在這裡難得的目睹了堵車,堵車在他所處的後世實在是太常見了,不管啥地方,只要是到了早晚高峰期,就沒有不堵車的,但是在八十年代,這就太稀奇了。
“算了,我下車走過去吧!”李雲帆等了一會兒,見堵車還沒有疏散的跡象,就付了車費,從計程車裡下來。
往前走了一段兒,情況總算是好了點,只見不停有滿載的大貨車開進前面的工廠,而在工廠裡,聳立著幾個高大的白鐵皮金屬罐。
工廠門口的招牌上寫著正大康地公司的字樣,這就是李雲帆此行的目的地了,於是便走了過去。
正大康地公司是泰國正大集團旗下的子公司,而泰國正大集團的老闆是潮汕人謝易初、謝少飛兄弟於1921年在泰國曼谷創辦的。
公司最早以種子銷售起家,其後慢慢擴充套件到化肥、飼料、糧食種植、農牧產品加工等多個領域,是全球赫赫有名的超級農業集團。
由於出身的緣故,謝家一直很關注國內的變化,改革開放的訊息剛放出,正大集團便和國內進行了接觸,並一舉拿下深圳、珠海等多個城市的外資企業001號牌照,正大康地公司就是他們在深圳的第一家公司,也是深圳的第一家外商獨資企業,牌照編號為“深外資證字0001號”。
上次來深圳的時候,李雲帆就注意到了正大康地有限責任公司的訊息,然後瞬間就想到了後世某位大佬的發家史。
他趕緊和正大康地公司的人進行了接觸,瞭解到了這些白鐵皮金屬罐的真相,這些都是正大康地公司儲存的玉米,準備拿來做飼料用的。
而這些玉米還是他們從泰國運過來的,一斤的進價為七毛錢,前進農場的玉米則只要兩毛錢不到,怪不得王石能靠這個賺大錢呢,只要能把玉米從東北運過來,那不就等於是白撿錢麼?
玉米好說,有錢就能買到,但運輸是個大難題,從東北到深圳,只有兩個辦法,要麼先火車運到大連港走海運;要麼一直走鐵路,先從東北到北京,然後再從東北走京廣線到廣州,從再轉車到深圳。
現如今鐵路的貨運商業化運營還沒有放開,尋常人想要拿到車皮無意於做夢,但李雲帆就是東北鐵路系統出來的,上上下下認識的人多!而且還可以披著為東北玉米解決銷路的大旗操辦。
在他辭職的時候,就和鐵路局的領導說好了,現在他包裡就放著車皮的批文,還有前進農場銷售玉米的合同。
“我找你們謝總,昨天打過電話了!”李雲帆來到門口,報上自己的名字,門衛給裡面打了個電話,很快就有人過來接他。
把他帶到總經理辦公室門口,稍微等了一會兒就進去了,“謝總你好,上次和你說的事兒,現在有結果了!”
這位謝總也是謝易初家族的子弟,深受謝家現任掌門人謝國民的信任,被派來深圳開拓市場。
李雲帆上次和他打過交道,知道他不喜歡那些虛禮,就直接拿出了鐵路局的批文,還有前進農場的玉米供貨合同,當然,價格肯定是遮住了。
“好,只要你能準時把玉米運過來,運到多少我就收多少!價格我給你五毛錢一斤!”謝總大為高興。
從一斤七毛變成五毛,節約了大量成本;而對李雲帆來說,他從東北收玉米一斤兩毛,運到深圳就是五毛,除去運費還有其他開支,那也有翻倍的利潤,這麼好的生意那兒找去?
雙方立馬簽署合同,正大康地公司支付了訂金,李雲帆拿著合同一轉身就回了吉春,為此還託關係弄了一張飛機票。
降落到吉春後,就馬不停蹄的趕往前進農場,二話不說把正大康地預付的訂金交給姜貴平,“姜叔叔,從今往後,咱們農場的玉米就不用發愁銷路了,有多少我全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