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修路(第1/2 頁)
徐思雨心裡咯噔,這路還得要她修到外地去?
她修路是為了改善她自己的生活體驗,又不是真的冤大頭。
“二奶奶的請願得了朝廷允許,朝廷便以此推及,想要各地有所效仿。”
朝廷是全天下最精明的機構,自然是有便宜要佔。
對地方官員說了效仿,那便是一定得有民間財富“自願”支援到修路這件事上。
這幅從輿圖改過的古道圖上,徐思雨看到了一個更廣闊又兇險的大禮朝西南,甚至在圖上東北邊角的位置看到了“通往京師”四字備註。
廣建關在這圖上只是一個小小的堡壘標識,但廣建關稱為關口,那必然是天險之地,徐思雨不敢盲目應許。
“這是羊鹿山,這是牛頭山……就是這些連綿的山頭,擋了元州與京師的通路。”
“其實元州地廣且平,在西南,算是極佳的棲息地,只要恢復了南北的流通,三省之間貿易恢復,本官可讓你徐家在元州有一席之地。”何知縣這是在遊說了。
“大人,可想過調動元州本地的鄉紳?”
何知縣端坐上位,慢慢解答:“元州的商人,隨遷治所的,會以中安府的安置為緊要,而那些反對遷治所,已被轉運使拿了。”
徐思雨皺眉,這話說得輕巧,就是他們已經颳了一遍了的意思。
盤剝也被他說得有鼻子有眼的,徐思雨有些作嘔,但還是撐住。
至於拿了的錢花到哪裡,可能是去給中安府城錦上添花了,至少沒花在修路上。
“本官當然還可以再找找其他鄉紳支援,但像林二奶奶這般有長遠見識,本官以為更懂修路的意義,會少一些無謂的解釋。”
修路的意義當然懂,但修跟她無關的路,徐思雨得算錢。
何仲騰非要把徐思雨拉進來,是因為徐思雨的名已在朝廷有錄了。
何仲騰需要一個表象,就是隻要他為父母官的地方,商人就願意修路,甚至跟著他的升遷,修到他所在的地方。
“本官也不跟你打迷糊,馮轉運使已許舉薦本官為元州知州,條件就是修復廣建關的驛道。本官看中元州這個敗城,是本官的跳板,本官遲早往右。”
“今次,本官若得願了,必然在考績自述中,筆筆帶上洪老弟的名字。我朝十分看重上方薦舉之言,有我對洪老弟的品行和能力擔保,這常嘉縣知縣非他莫屬。想來,洪老弟也是有恩必報之人,林二奶奶以後在常嘉縣一定會更加如魚得水……”
這交易是以元州通路換洪縣丞升遷之路。
何知縣已經說了他的回報,接下來就是洪縣丞與徐思雨之間的事情了。
此時,洪縣丞也給了他的應允:“若得知縣一職,有徵召之權,我可以許諾三月徭役用於修路。”
這話的意思是,常嘉縣到雲陽鎮、常嘉縣到三溪鄉這兩段,徐思雨不用出人工,只管飯就好。
這承諾很窮,但是已是洪縣丞此時能應的最大限度了。
見此景,何知縣同樣補上了相等的承諾。
但這遠遠不夠,徐思雨算過,她自己提議的三條驛道修補,除掉人工,大約會花四、五百兩銀子。
中安府經廣建關到元州這一段的官道,她沒去過,但能想象難度很高,可能比修城與城之間三條平整道路貴多了。
徐思雨知道她既被叫來商議,便沒有說“不”的退路。她被點名捲進了這場關係之中,只能硬著頭皮上了。
不過她還得算算,她如何收回捐出去的錢。
“何大人、洪大人,茲事體大,民婦確有助力之心,但未知是否能有相鼎之力。且容民婦與家裡商議幾日,落實一個可行之策,再稟報於兩位大人。”徐思雨是應承了,但又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