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竇漪房(四)左右人事(第3/4 頁)
託付給你。”竇太后的這番話,意圖十分明顯,就是希望景帝能夠立其弟梁王為皇位繼承人。
當時,身為楚相的袁盎認為,此舉極為不妥。他深知皇位繼承之事,關係到國家的根本,必須遵循正統和禮法。於是,袁盎毅然上書,勸阻景帝。他在奏疏中詳細闡述了,立弟為嗣可能帶來的種種弊端,以及對國家穩定和秩序的潛在威脅。
由於袁盎的堅決反對,竇太后的提議受到了阻礙。此後,或許是意識到了其中的利害關係,又或許是受到了各方壓力,竇太后也再未提讓梁王做繼承之事。
公元前 143 年,當時的政治局勢波譎雲詭。丞相劉舍,因種種原因被罷免,這一變動在朝廷中引起了軒然大波。
竇太后瞅準時機,多次向景帝提議拜自己的侄子竇嬰為丞相。漢景帝面對竇太后的頻繁提議,不得不作出回應。
他說道:“太后難道認為我有所吝嗇而不讓魏其侯(竇嬰)當丞相嗎?魏其侯這個人驕傲自滿,平日裡行事高調,常常以自我為中心,聽不進他人的意見。容易自我欣賞,總覺得自己的才能無人能及,對他人的功績視而不見。
做事草率輕浮,在處理政務時,缺乏深思熟慮,常常衝動行事,不考慮後果。如此這般,實在難以擔此重任。”景帝經過深思熟慮,權衡利弊,最終決定任用建陵侯衛綰為丞相。
竇太后的心思,可不止於此。她還勸漢景帝給皇后王娡的兄長王信封侯,試圖進一步擴大自己家族的勢力。
然而,丞相周亞夫秉持著公正與原則,以“無功不得封侯”為由堅決勸止漢景帝。周亞夫的這一行為,無疑是對竇太后勢力的一種遏制。
後來,令人惋惜的是,周亞夫在竇太后的暗算下,身陷囹圄。在獄中,周亞夫遭受了種種不公與迫害,最終他選擇以絕食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令人唏噓不已。
竇太后趁此機會,再次提起王信封侯之事。這一次,或許是漢景帝迫於竇太后的壓力,或許是其他種種複雜的因素,最終王信如願被封侯。
這一系列的事件,反映了當時宮廷內部權力鬥爭的激烈與複雜,也揭示了封建王朝中家族勢力與朝廷重臣之間的博弈和較量。
這種權力的紛爭,在各個朝代都屢見不鮮,而漢朝這一時期的權力鬥爭,更是成為了後世研究封建王朝政治生態的典型案例。
這種家族勢力的擴張和爭鬥,與當時的社會價值觀和家族觀念,緊密相連。在那個時代,家族的榮耀和地位,被視為至關重要,竇太后的行為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為了維護家族的利益和尊嚴。
可以說,漢景帝時期的竇漪房,仗著兒子的孝順,已然成為了後宮的話事者。她不僅要左右漢景帝的用人,還要改變漢文帝時期的制度。
原來,在漢文帝當政的時期,面對竇漪房為其兄弟竇長君、竇廣國請求封侯之事,漢文帝堅決予以拒絕。這一決定在當時的宮廷中,無疑掀起了不小的波瀾。
後來,漢文帝駕崩,而竇長君已然離世。竇太后心中的憤懣與不滿,積壓已久,此刻更是徹底爆發。她強烈要求漢景帝,將竇長君的兒子竇彭祖封侯,並且毫不掩飾地將自己的不滿情緒,展露無遺。
竇太后言辭激烈地表示:“人主各以時行耳,自竇長君在時,竟不得侯,死後乃其子彭祖顧得侯,吾甚恨之,帝趣侯信也!”她的這番話語,意思清晰明瞭,就是在說,“我對文帝在世未封竇長君為侯這件事是十分生氣的,你最好趕快封王信為侯!”
也許,漢文帝拒絕封侯,或許有著其對政治局勢的深遠考量。在那個時代,封侯意味著賜予極大的權力和財富,可能會對朝廷的權力平衡造成衝擊。漢文帝或許是為了避免竇氏家族勢力過度膨脹,從而影響到國家的穩定和治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