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竇漪房(七)獨尊黃老(第1/3 頁)
公元前 141 年,對於大漢王朝而言,是一個具有重大歷史轉折意義的年份。這一年,漢景帝溘然長逝,結束了他的統治生涯。
隨後,漢武帝劉徹,正式登上了皇位,開啟了屬於他的時代篇章。而在這一重大的權力交替之際,竇漪房被尊為太皇太后,其地位尊崇無比。
當時,年輕而雄心勃勃的漢武帝,懷著對國家治理的新構想和滿腔熱情,積極推行建元新政。他渴望透過一系列的改革舉措,為大漢王朝帶來新的氣象和發展機遇。然而,竇漪房卻對漢武帝的新政,持有截然不同的態度。
竇漪房向來不喜儒術,在她的觀念中,儒術所倡導的理念,與她所秉持的傳統觀念和治理方式相去甚遠。她認為漢武帝推行的建元新政,是對她長期以來所積累的權威的一種公然挑戰。這種挑戰,在竇太后眼中是不可容忍的。
為了維護自己的權威,竇太后採取了極為強硬的手段。她毫不猶豫地將新政成員趙綰、王臧全部誅殺,其手段之凌厲令人震驚。
不僅如此,她還以其強大的影響力和權力,廢除了漢武帝所推行的全部新政。這一舉措,使得漢武帝的改革之路,在初始階段便遭遇了重大挫折。
在封建王朝的權力架構中,老一輩的權威人物,往往難以輕易接受新一代君主的變革嘗試。漢武帝的新政,雖然暫時受挫,但這一經歷也為他日後更加成熟、更加策略性地推行改革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和教訓。
竇漪房這位在漢朝政治舞臺上,頗具影響力的人物,一直尊崇黃老之學,然而她的這種尊崇,很大程度上,並非是出於對國家治理的深謀遠慮,而更多的是為了保護其個人權力。她將黃老之學視為鞏固自身地位的工具,而非造福國家的方略。
同時,竇漪房對儒學,採取了極為嚴厲的排斥態度。她閉目塞聽,拒絕接受儒學中那些可能有助於國家進步,與發展的思想理念。在她的觀念中,儒學的興起,似乎意味著對她所依賴的權力體系的威脅。
竇漪房的保守,可謂根深蒂固,她完全不能與時俱進。在時代的浪潮滾滾向前之時,她卻固執地堅守著舊有的觀念和治理方式。例如,當社會經濟發生變化,需要新的政策和制度來適應時,竇太后依然堅持沿用舊制,對新的思潮和改革舉措置若罔聞。
在施政方面,竇漪房的表現存在著嚴重的偏狹性、滯後性與後退性。她過度關注權力的集中和自身權威的維護,忽視了民生的需求和國家整體的發展。
其最主要的影響和阻礙,有以下三點。
一、在農業領域,由於對農民控制政策的逐步放鬆,引發了一系列嚴重的問題。許多農民為了逃避沉重的賦稅負擔,紛紛選擇脫離戶籍。他們離開原本登記在冊的居住地,四處流散,使得政府對農民的管理,陷入混亂,失去了有效的控制。
這種情況的出現,絕非偶然。例如,在某些地區,由於賦稅過高,農民辛苦勞作一年,所得收成大部分都要上繳,導致他們的生活難以為繼,只能選擇逃離。這直接不利於漢王朝的政權鞏固與加強。因為農民是國家的根基,失去了對農民的掌控,就意味著失去了穩定的稅收來源和充足的勞動力,無法為國家的軍事、建設等方面提供有力的支援。國家的糧倉無法充實,軍隊的補給難以保障,這無疑給漢王朝的穩定和發展蒙上了一層陰影。
二、在治理地主階級內部時,情況同樣不容樂觀。一些皇室貴胄、富商巨賈、地主官僚利用各種手段,使得自身勢力急劇膨脹。他們仗著手中的財富和權力,竟目無君上,胡作非為。他們肆意侵佔土地,欺壓百姓,破壞了正常的社會秩序。
有的皇室成員憑藉尊貴的身份,公然違反國家法令,私設關卡,收取高額過路費。富商巨賈則透過壟斷市場,操縱物價,獲取鉅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