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武曌(四)二次入宮(第3/4 頁)
贏得了李治的歡心。與此同時,她也巧妙地利用王皇后與蕭淑妃之間的矛盾,讓她們互相爭鬥,自己則坐收漁翁之利。
再次遇到武則天時,李治仍然對她有著濃厚的興趣。聰明而有心計的王皇后,察覺到了李治的心思,決定替他開口。於是,她向李治提議,希望能將武則天納入後宮。
李治聽到這個建議後,心中暗自高興,但表面上卻裝作有些猶豫。他深知,如果直接表示同意,可能會引起其他人的不滿和反對。因此,他故意沉默片刻,然後緩緩地說:“這樣做是否合適呢?”
王皇后連忙說道:“陛下,武則天容貌出眾,才情過人,若能入宮侍奉陛下,定能給陛下帶來更多的歡樂。而且,這樣也可以顯示出陛下的仁德和寬容。”
李治微微點頭,表示認可王皇后的話。其實,他心裡早就樂開了花,只是不想表現得太過急切。接著,他故作深沉地說:“既然如此,那就依皇后所言吧。”
就這樣,李治順水推舟,欣然答應了王皇后的提議。他心中暗自得意,覺得自己終於找到了一個既能滿足自己慾望,又能得到眾人支援的好辦法。同時,他也對王皇后的機智和配合感到滿意,認為她是一個值得信賴的伴侶。
然而,李治並不知道,王皇后此舉並非出於真心。她之所以提出讓武則天入宮,是因為她想要利用武則天來對抗蕭淑妃的威脅。她以為,只要把武則天引入宮中,就能讓李治轉移注意力,從而減輕自己的壓力。但她萬萬沒想到,這個看似完美的計劃最終卻引發了一系列意想不到的後果。
於情於理,將武則天納入後宮,都是一件違揹人倫常理,不符宮規的事。即使有一些大臣用人倫世俗等理由提出反對,但在這件事情上,唐高宗和王皇后卻保持了一致的態度。
畢竟,這後宮的一把手是皇后,既然她已經開口替皇帝處理家事,那麼這些屬於後宮的事務,大臣們也就無法過多幹涉了。他們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武則天被接入宮中,成為唐高宗的妃子。
就此,經過一年時間的出家生活之後。27歲的武則天終於迎來了李治,也迎來了再次回宮的機會。然而,由於此時朝廷仍處於老皇帝逝世的孝服期,一切都需遵循禮制和傳統。因此,武則天並沒有立刻被接回後宮,而是被暫時安置在了宮外。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這段時間裡,武則天心情複雜而又充滿期待。她知道自己已經邁出了重要的一步,但前方的道路仍然充滿未知和挑戰。她需要等待合適的時機,重新回到那個曾經熟悉卻又陌生的宮廷世界。
在宮外的日子裡,武則天過著低調而平靜的生活。她深知自己的身份特殊,一舉一動都可能引起關注和議論。因此,她儘量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煩,默默地等待著回宮的時刻。
與此同時,宮廷中的局勢也在悄然變化。李治作為新皇帝,正面臨著諸多挑戰和壓力。他需要處理政務、穩定朝局,並應對各種政治勢力的角逐。而武則天的存在,無疑給他帶來了更多的變數和思考。
在這個關鍵時刻,武則天展現出了她的智慧和耐心。她沒有急於求成,而是選擇了默默等待。她相信,只要時機成熟,她一定能夠再次回到宮中,實現自己的目標。
當然,武則天納入後宮是既成現實,木已成舟。所以,李治也就開始明目張膽起來,時常出宮和武則天相會。
公元651年五月,李治的孝服期滿。闊別皇宮兩年後,28歲的武則天就再次進入了大唐後宮。此時,隨武則天入宮的不再是孤身一人。
原來,感業寺重逢之後,李治對武則天的感情愈發深厚,而武則天也憑藉著自己的聰明才智和魅力,成功地吸引了李治的注意。在這段時間裡,他們的關係變得越來越親密,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