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武曌(三)情竇初開(第2/5 頁)
嚨。李世民聽到這個建議後,只是象徵意義地誇讚了一下武則天的勇氣。實際上,可以想象到的是,武則天希望透過這次機會展示自己的勇敢和果斷。
然而,對於當時的李世民來說,他或許表面上誇獎武則天有膽識,內心卻對她產生了不滿。因為這樣美麗的面容下,卻缺少女性應有的溫柔與婉約,反而表現出男性的勇武,給人一種表裡不一的感覺。
或許是因為李世民作為一代明君,他的目光更多地聚焦於國家大事和政治治理之上,對於後宮的情感生活相對較為淡漠。
而武則天則是一個具有強烈野心和智慧的女子,她更關注權力與地位的爭奪。兩人之間缺乏共同的興趣愛好和話題,難以產生深厚的感情紐帶。
此外,李世民在位期間,國家面臨著諸多挑戰和危機,他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到政務之中,無暇顧及個人情感問題。
因此,儘管武則天容貌出眾,但這並不能成為吸引李世民的關鍵因素。他們之間的關係更多地是基於政治利益和宮廷規矩,而非真正的愛情。
,!
武則天的“容止美”確實令人驚豔,但對於見慣了美女如雲的李世民來說,這種美更多地只是一種新鮮感。她那充滿膠原蛋白的肌膚和天真無邪的笑容,雖然讓李世民眼前一亮,但也僅此而已。
在後宮之中,競爭激烈,美女如雲。每個女子都有自己獨特的魅力和手段,以吸引皇帝的注意。而武則天作為一個初入宮廷的少女,缺乏經驗和世故,無法與那些老練的嬪妃們相比。
因此,儘管她擁有出眾的容貌,但在這個複雜的宮廷環境下,她逐漸被其他更有心計、更懂得迎合皇帝的女子所掩蓋。
隨著時間的推移,武則天的美貌漸漸失去了對李世民的吸引力。他開始將目光投向其他更能給他帶來刺激和新鮮感的女子身上。於是,武則天在李世民的心中逐漸淡出,成為了後宮中眾多默默無聞的妃子之一。
公元643年,大唐王朝發生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太子李承乾因謀反罪被廢黜。這一事件震驚朝野,也讓唐太宗李世民,陷入了深深的痛苦和憂慮之中。李承乾本是李世民寄予厚望的繼承人,但他卻走上了一條叛逆之路,令李世民大失所望。
在這場政治風暴中,另一個人嶄露頭角——16歲的晉王李治。他溫和善良、聰明睿智,深得李世民的喜愛。於是,李世民決定冊立李治為皇太子,將帝國的未來交給他。
然而,此時的武則天已經20歲了。她美麗聰慧,心機深沉,對權力有著強烈的渴望。她深知自己的命運與宮廷緊密相連,於是開始積極地尋找機會,試圖進入宮廷核心,改變自己的命運。
六年的時光轉瞬即逝,武則天已經入宮整整六個年頭了。這六年,讓一個如花似玉的妙齡少女變成了一朵盛開的鮮花。
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和歲月的流逝,武則天的地位卻絲毫沒有改變。在李世民的龐大後宮隊伍中,她依然是那個默默無聞、被遺忘的存在。
不過,天生不服輸的武則天並沒有被現實打倒,她仍然堅定地追求著自己入宮的目標。儘管她意識到自己的女漢子形象無法吸引到唐太宗李世民,但她並沒有放棄。相反,她決定改變策略,以一種更溫柔、更有母愛的方式來接近唐高宗李治。
武則天深知李治生長於宮廷之中,對權力和政治鬥爭並不陌生。他需要一個能夠理解他、支援他,並給予他安全感的人。於是,武則天開始展現出她的另一面——溫柔、體貼、善解人意。
她利用自己聰明才智和魅力,與李治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聯絡。她傾聽他的煩惱和憂慮,給予他建議和支援。同時,她也巧妙地運用自己的智慧,幫助李治處理政務上的難題。
隨著時間的推移,李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