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胡太后(七)命喪黃河(第1/4 頁)
儘管胡太后以強者歸來的姿態再次執掌朝政,並推行了一系列有利於國家和人民的政策,但由於過去五年積累的問題,北魏國內仍然存在許多深層次的矛盾。這些矛盾不是一朝一夕能夠解決的,需要時間來慢慢化解。
在這個過程中,胡太后需要面對來自各方的壓力和挑戰,不斷努力推動改革,以實現國家的穩定和發展。同時,她還需要關注社會民生,加強對民眾的關懷和教育,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北魏的長治久安。
在當時的北魏,朝政呈現出一片疏緩之態,威信與恩德難以有效地樹立起來。地方官員們,普遍陷入了貪婪渙散的境地,他們對職責的漠視和對私利的追逐,使得治理混亂不堪。
胡太后的男寵鄭儼,其穢亂宮闈之舉,令人髮指,權勢之盛,竟然傾動海內。他憑藉著與胡太后的特殊關係,肆意妄為,擾亂宮廷的正常秩序。
而另外兩位男寵李神軌和徐紇,同樣深受胡太后的親近與侍奉。在短短一兩年的時間裡,他們便得以位居宮禁要職,手中緊握著王爵的殊榮。他們的淫亂行為,肆無忌憚,傳遍了整個朝廷。成為眾人茶餘飯後的談資,更是被四方的民眾,所深深厭惡和鄙視。
《魏書》的作者魏收,經過深入的研究和思考,堅定地認為,北魏文武官員人心的渙散,以及各地頻繁出現的叛逆作亂現象,最終導致國家走向土崩瓦解的悲慘結局。其根本原因,就在於胡太后與男寵之間的淫亂關係。這種混亂的宮廷關係,如同腐蝕根基的毒液,逐漸侵蝕著國家的穩定和繁榮。
胡太后的侄子胡僧敬,在一次聚集親屬的場合中,懷著對國家和家族的深深憂慮,忍不住哭泣規勸說:“陛下乃是海內母親的儀表,一舉一動都應成為眾人敬仰的典範,哪應如此輕佻,不顧及自身的形象和國家的尊嚴呢!”
然而,胡太后卻對此大怒不已,她無法接受這樣的直言勸諫。從此之後,便不再召見胡僧敬,將親情與正義,拋諸腦後,進一步加劇了宮廷內部的矛盾和混亂。
這種宮廷內部的混亂和淫亂現象,往往是一個王朝,走向衰落的重要標誌。在古代社會,宮廷的風氣和統治者的行為舉止,對整個國家的政治、經濟和文化都有著深遠的影響。
胡太后與男寵們的行為,不僅破壞了宮廷的正常秩序,也動搖了民眾對統治者的信任和尊重,為社會的動盪和國家的衰敗,埋下了禍根。
胡太后再度臨朝之後,內心深知自己的種種行為有失檢點,這種不端之舉令她心生畏懼,唯恐遭到宗室的痛恨與指責。
於是,為了鞏固自身的權力,在那幽深的宮內,她不擇手段地培植黨羽。這些黨羽如同黑暗中的陰影,悄然蔓延,試圖掩人耳目,以掩蓋她的罪行和不當行徑。
凡是孝明帝所親近寵愛之人,胡太后皆多番藉故謀害。例如,有一位名為蜜多的道人,此人精通胡人語言,孝明帝因其獨特的才能而將他安置在自己身旁,視作心腹。
然而,胡太后卻對其,心生猜忌,擔心他會為孝明帝,傳遞不利於自己的訊息。在三月三日這一天,竟在城南的大巷中,殘忍地將他殺害。當時,那場面血腥而恐怖,百姓們聽聞後無不震驚。
而胡太后的惡行,並未就此停止,她正要懸賞募取所謂的“殺人犯”,以營造一種假象,企圖矇蔽眾人。
可就在同一時刻,在那戒備森嚴的宮中,她又冷酷無情地殺死了領左右、鴻臚少卿谷會和紹達。要知道,這二人皆是孝明帝無比親近之人,他們平日裡忠心耿耿地侍奉著孝明帝,卻無辜遭此劫難。這一系列的舉動,充分暴露了胡太后的殘忍與跋扈,也讓宮廷內外陷入了一片恐慌與不安之中。
此時,孝明帝元詡隨著時光的流逝逐漸年長,心智愈發成熟,對於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