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太平公主(四)蓋棺定論(第1/4 頁)
公元712年八月,唐睿宗李旦正式禪位。太子李隆基登上了皇位,就是後世常說的唐玄宗。我們知道,唐玄宗在位的早期,是十分勵精圖治的。他對於治國理政,有著自己的一套想法。而此時,作為他的姑姑的太平公主,依然為了權力和他鬥爭。
毫無疑問,太平公主自認為的政治資本,就是她的太上皇哥哥李旦。可是,已經成為一國之主的李隆基,怎麼能容忍太平公主掣肘自己的皇權。這個時候,姑侄兩人的矛盾,終於要迎來了最後的爆發。
公元 713 年,也就是李隆基登基的第二年。太平公主倚仗太上皇李旦的權勢,獨攬朝政,與李隆基之間,產生了激烈的衝突。當時朝中的七位宰相,竟有五位是她的門下之客,文臣武將中也有過半的人依附於她。
太平公主與竇懷貞、岑羲、蕭至忠、崔等人密謀廢掉唐玄宗。此外,她還與宮女元氏合謀,企圖在李隆基服用的天麻粉中下毒。李晉是李德良的孫子,常元楷和李慈更是多次前往太平公主的私宅,與她商議作亂的計劃。
值得一提的是,太平公主的勢力在當時可謂盤根錯節。除了朝中的宰相和武將,她還與許多權貴勾結。這些人在她的授意下,暗中策劃,企圖推翻唐玄宗的統治,以實現他們的政治野心。
然而,太平公主的陰謀最終還是被揭露。唐玄宗察覺到了太平公主的異動,採取了果斷的措施,先發制人,將太平公主及其黨羽一網打盡。
面對咄咄逼人的太平公主一黨,李隆基的手下就對他說道:“如今的局勢已經到了萬分危急的關頭,陛下切不可再有絲毫的遲疑,必須迅速採取行動才行。”與此同時,尚書左丞張說也從東都洛陽派人給李隆基送來了一把佩刀,這其中的深意不言而喻,顯然是在催促玄宗當機立斷,儘快剷除太平公主的勢力。
荊州長史崔日用在入朝奏事時,言辭懇切地對李隆基說:“太平公主圖謀反叛,這已經是眾人皆知的事實了。想當初,陛下您在東宮擔任太子時,在名分上還只是臣子,如果那時想要剷除太平公主,確實需要精心謀劃。但現在陛下您已經是一國之君,只需頒佈一道制書,試問又有誰敢於違抗陛下的命令呢?倘若陛下繼續猶豫不決,一旦讓奸邪之徒的陰謀得逞,到那時再後悔就為時已晚了!”
李隆基回應道:“你所言極是,只是朕擔心這樣做會驚動太上皇。”崔日用繼續勸道:“天子的大孝在於使天下太平。若是讓奸黨得逞,那麼江山社稷都將毀於一旦,陛下又如何能盡孝道呢!因此,懇請陛下先掌控住左右羽林軍和左右萬騎軍,而後再將太平公主及其黨羽一網打盡,如此便可在不驚擾太上皇的情況下粉碎這場陰謀。”李隆基對他的這番話深以為然,當即便任命他為吏部侍郎。
在下定決心之後,唐玄宗李隆基的反擊馬上就要來了。從結果來看,其實李隆基對於太平公主的行為。早就已經憋的十分窩火,馬上就要內傷了。他之所以遲遲沒有動手,就是為了贏得輿論的支援。如今,坐在皇位上的他,一切都是名正言順的。剷除太平公主這個毒瘤,難度也不算是很大。
在唐玄宗李隆基的安排之下,太平公主想要反叛的資訊很快就披露了出來。馬上,李隆基就聯合自己的支持者,準備先下手為強。
唐景龍四年,歲次甲子,時值癸酉朔初三。李隆基藉助王毛仲之力,調集閒廄中的駿馬及禁兵三百餘人。他們自武德殿魚貫而入,迅速透過虔化門。李隆基召見常元楷和李慈二人,毫不留情地將他們斬首示眾。
緊接著,禁兵在內客省逮捕了賈膺福和李猷,將他們帶出宮廷。隨後,朝堂之上,蕭至忠和岑羲亦未能倖免,被當場擒拿。李隆基當機立斷,下令將此四人一同處決。
竇懷貞見大勢已去,倉皇逃入城壕之中,自縊而亡。唐玄宗李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