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章 世界建造任務(第1/4 頁)
計劃剛開始的時候,林銘失敗了許多次。
比如如何整合出一個合格的地底結構,還有解析元素成分帶來的龐大資訊容易出現誤差。
但好在,這兩個問題都得到了解決。
林銘原本以為,他需要完全重造一個地底。
他甚至設想用一個極大極大的重力場作為核心,然後一層一層的像洋蔥一樣往上疊加。
但後來他忽然發現,其實沒這個必要。
因為新空間裡,就有一個現成的“地基”。
這件事很反直覺,如果不是林銘好奇心旺盛的話,他有可能要過幾百年才會發現這件事。
他原本以為,這個新空間是白茫茫一片,後來他偶然發現,他們頭頂的白色,居然是一層“牆紙”。
那是用元素構成的一個,能造成這裡空空如也假象的膜。
摧毀掉這層膜之後,映入林銘眼簾的,是一個唯有“荒蕪”二字能形容的世界。
原來,他們一直都在這個世界的天空裡,大頭朝下的行動著。
林銘發現這個事實的時候,激動地滿地亂蹦,像個野人一樣嘴裡“哦哦啊啊”了半天,還特意跑到卡文變成的血釘的位置分享了這一偉大的發現。
說是偉大發現,其實林銘能猜到這個膜是誰做的。
是祁。
她會把這個“舊世界”遮蓋起來,可能單單是因為她不想看到那一片充滿了不祥之氣的荒蕪。
於是她為了遮擋住那個醜陋的舊世界,同時不影響她再兩個空間裡的交替移動,索性來了個化地為天。
反正這裡的重力場一片混亂,也感受不出來哪裡是上哪裡是下。
發現舊世界這件事對林銘來說,其實喜憂參半。
喜的是,重建工作可以在這個現成的地基上進行。
憂的是,之前嘗試手搓地底的這一大段時間都浪費了。
還得從頭再來。
然後是林銘發現其實並不需要讓整個世界原封不動的搬到另一邊,他需要利用一些無傷大雅的“隨機”。
樹木的樣子,山川和河流的走向,這些是需要依照本體復原的,但是砂石的顆粒,樹林的疏密程度,這些則不需要。
他在這個步驟耗費的時間相當久,因為這件事是單純的熟能生巧。
一開始的林銘,復刻一棵樹就要用相當長的時間,雖然已經做好了在這裡跨越幾個世紀的準備,但這種效率還是很讓人難受。
後來,林銘的造物手段就逐漸的奔放起來。
他記住了每個不同品種的樹木植物的基本構造,這樣就可以在遇到樹林的時候,就先把樹林分解,得到資訊之後再復刻出一個“大差不差”的樹林出來。
這樣一來,林銘的工作重點,就從逐一元素的記錄轉移,變成了對每個“單位”的構造解析。
用了這個方法之後,林銘的心情忽然輕鬆了一些。
因為他可以在煩悶至極的時候胡亂造一片不講道理的樹林出來。
有一些大片樹林,如果從天空正上方往下看的話,還能看到由植被色差組成的一句粗鄙之語。
可有一些東西,是林銘不敢去輕易改動的。
比如充滿了藝術感的建築。
如果是不那麼細緻的建築,有的時候林銘會選擇直接把建築舉起來,然後再輕拿輕放的放進新空間。
這種物理搬運可比分解元素來的快多了。
但不是所有建築都經受得一次起連根拔起,遇到一些木質結構或者細節頗多的建築,林銘還是會選擇完全記錄元素資訊,然後徹底復刻。
他在解析各種構造的時候,也去了很多之前熟悉的地方。
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