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3/5 頁)
誤。
郭欽的話講了三個問題,一是魏初人寡,所以西 北諸郡皆為戎居;二是宜乘平吳之威,出北地、西河等 郡之戎;三是於平陽以北諸縣募取犯了死罪的人並遷 徙三河三魏現有士家四萬戶以充實北地、西河等郡。
三河指司州河南、河內、河東三郡。三魏,據《後漢書,
志》二〇《郡國志二》冀州魏郡條注引《魏志》:〃建安十
七年,割河內之蕩陰、朝歌、林慮,東郡之衛國、頓丘、 東武陽、發乾,鉅鹿之澳陶、曲周、南和、廣平、任,趙國 之襄國、邯鄲、易陽,以益魏都。十八年,分置東、西都
尉。〃從而有了三魏。郭欽之言未被晉武帝採納,《通 鑑》太康元年胡注云:〃為後渚胡亂華張本。〃
郭欽講的第一個問題〃西北諸郎皆為戎居〃,即戎 狄的內徙問題,自漢已然。這有政策的、天災的、戰爭 的原因。關於北狄,《晉書,匈奴傳》略雲:
〃前漢末,匈奴大亂,五單于爭立,而呼韓邪單于失 其國,攜率部落,人臣於漢。漢嘉其意,割幷州北界以安 之。於是匈奴五千餘落人居朔方諸郡,與漢人雜處。其部 落隨所居郡縣,使宰牧之,與編戶大同,而不鏑貢賦。多 歷年所,戶口漸滋,瀰漫北鑰,轉難禁制。建安中,瑰武帝 始分其眾為五部。其左部都尉所統可萬餘落,居於太原 故茲氏縣:右部都尉可六千餘落,居祁縣;南部都尉可三 千餘落,居蒲子縣;北部都尉可四千餘落,居新興縣;中 部都尉可六千餘落,居大陵縣。(晉)武帝踐昨後,塞外匈 奴大水,塞泥、黑難等二萬餘落歸化,帝復納之,使居河 西故宜陽城下。後復與晉人雜居,由是平陽、西河、太原、 新興、上黨,樂平諸郡靡不有焉。〃
據此可知北狄人居諸郡,漢為一個時期,本居幷州北 界,其後瀰漫北朔。建安中是一個時期,曹操分其眾為 左、右、南、北、中五部,茲氏、祁縣、蒲子、新興、大陵都 有北狄。晉武帝是一個時期,塞外匈奴二萬餘落因水
災人居河西故宜陽城下。由此平陽、西河、太原、新興、
上黨、樂平等郡無不有北狄。漢允許他們人居幷州北
界,魏武帝分其眾為五部,晉武帝接納塞外因水災來
歸的新匈奴人,都有政策上的考慮。
西戎主要指羌人與氐人。羌人在東漢已經進人北 地、馮翊等郡,氐人的徙動亦可上溯漢朝。《三國志,
魏志》三〇注引《魏略,西戎傳》雲:
〃自漢開益州,置武都都,排其種人,分竄山谷間,或 在福祿,或在研、隴左右。〃
至建安中,曹操又曾將氐人五萬餘落,徙出武都郡。 《三國志,魏志》一五《張既傳》略雲…
〃太祖將拔漢中守,恐劉備北取武都氐以遇關中,問 既。既曰:'可勸使北出就谷以避賊,前至者厚其寵賞,則 先者知利,後必慕之。'太祖從其策,乃自到漢中引出諸 軍,令既至武都,徙氐五萬餘落出居扶風、天水界。〃
江統《徙戎論》亦云:
〃餽武皇帝令將軍夏侯妙才(夏侯淵)討叛氐阿貴、 千萬等。後因拔棄漢中,遂徙武都之種於秦川。〃(《晉書》
五六《江統傳》)
由此扶風等地也有了氐人。
曹操遷徙氐人,是他的徙民政策的一部分。漢末 戰爭頻繁,為了不以民資敵,或者如江統所說,為了
〃弱寇強國〃,曹操曾多次徙民。《三國志,魏志》一四 《蔣濟傳》略雲:
〃太祖問濟曰:'昔孤與袁本初對官渡,徙燕白馬 民,民不得走,賊亦不敢紗,今欲徙淮南民何如?'濟對 曰:'是時兵弱娀強,不徙必失之。(今)民無他志,然百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