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贊趙國興衰析(第1/3 頁)
引言
趙國是中國戰國時期的諸侯國,以下是趙國的相關資訊:
起源:趙國始祖造父為商朝名臣蜚廉次子季勝的後代。造父為周穆王駕車,因速度很快善於超車,一日賓士千里,助周穆王打敗徐偃王,被周穆王表彰“趙行”之功,後周穆王將趙城(今山西省臨汾市洪洞縣趙城鎮)封給造父,造父便以封地為氏,後來趙氏建國仍沿用其封地趙氏為國號。
發展:
趙氏崛起:晉獻公十六年(公元前661年),造父第十二代孫趙夙獲得晉獻公賞賜原耿國(今山西河津市東南山王村一帶)的土地,成為晉國公卿,其後代子孫趙簡子、趙襄子父子聯合其他卿族,先後消滅了祁氏、羊舌氏、範氏、中行氏、智氏,瓜分了他們的封地。
封侯立國:趙烈侯六年(公元前403年),魏、韓、趙三家被周威烈王正式封為諸侯國。
都城:先後定都晉陽(今山西太原市境內)、中牟(今河南鄭州市中牟縣)、邯鄲(今河北省邯鄲市)。
政治:施行中央集權君主專制下的官僚制度,同時重用世襲貴族,既避免重蹈晉國公卿奪權的覆轍,又加強了君主中央集權和行政效率。
軍事:與北方少數民族接壤,為其施行胡服騎射變革提供了條件,建立起一支強大的騎兵軍團。趙武靈王十七年(公元前307年),武靈王實行“胡服騎射”改革,仿照胡服窄袖短襖的裝束,建立起戰國第一支騎兵軍團,趙國軍力得到很大提升。
經濟:憑藉廣闊的疆域、地處華北平原以及南北交通要衝的地理優勢,趙國在農業、畜牧業、商業、手工業、冶煉技術等得到長足發展,成為蘇秦口中帶甲兵士數十萬、千乘戰車、戰馬萬匹、糧食儲備足十年之用的強國。
文化:經濟和社會繁榮,吸引了儒、兵、法等學派的有識之士聚集,促進了趙國文化和思想的繁榮。
重要人物:
趙武靈王:名雍,趙肅侯之子,公元前325年—公元前299年在位。他推行胡服騎射,開疆拓土,使國家實力達到頂峰,還曾扮成趙國使者入秦,考察秦國的山川地形和秦王的為人等。但在晚年因權力交接問題引發沙丘宮變,被餓死。
趙惠文王:名何,趙武靈王次子,公元前298年—公元前266年在位。在位期間重用樂毅、廉頗、趙奢、藺相如等一批人才,有效減緩了秦國對東方六國的入侵,成為六國抗秦的屏障。
趙孝成王:名丹,趙惠文王之子,公元前265年-公元前245年在位。在位期間因決策失誤引發長平之戰,趙國四十多萬士卒被秦軍坑殺,趙國從此一蹶不振。
滅亡:趙幽繆王七年(公元前229年),秦將王翦攻陷邯鄲,趙幽繆王降秦,公子嘉逃至代城(今河北蔚縣境內)稱王,趙代王嘉六年(公元前222年),秦將王賁俘虜了趙代王嘉,趙國滅亡,秦國將趙國設為秦國的郡。
一、七律贊《趙國的興衰:金融哲學視角下的貨幣制度解析》:
《贊趙國興衰析》
三家分晉立趙國,邯鄲建都展巍峨。
武靈胡服騎射策,國力漸盛震諸國。
金融貨幣初顯效,經濟繁榮勢蓬勃。
奈何長平戰禍起,盛景凋零嘆蹉跎。
貨幣制度藏奧秘,興衰歷程細琢磨。
往昔輝煌雖已逝,史海鉤沉啟示多。
這首詩的大致解釋如下:
首聯描述了趙國在三家分晉後正式成立,以邯鄲為都城開始了它的歷史征程,展現出其初期的狀態。
頷聯強調趙武靈王實行胡服騎射這一重要舉措,使得趙國的國力逐漸強盛,在各國之中都有了較大的影響力。
頸聯指出金融貨幣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