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其他小說 > 古代貨幣價值 > 第27章 深度解析漢半兩

第27章 深度解析漢半兩(第1/3 頁)

目錄
最新其他小說小說: 魂語者穿越星際後,我的精神力獨一無二穿到古代:合夥賺大錢渣女成助理,霸道傅總放肆寵醉語寶可夢:暗之智喜報,我林姐今天終於不抽象了我的敵人,全被獻祭給了虛空!【快穿】你老婆很好,給我好不好快穿歸來,她為早日做鹹魚而奮鬥曇花一現惹相思快穿之我與女主是閨蜜三年抱倆,冷硬軍官別太寵天降祥瑞,農家甜寶被全朝投餵有緣太短,比無緣還慘穿書之我想擺爛但實力不允許重生後,嫁給了早死的小公爺失業後到深山老虎窩當廚子快穿:女修她一心只想贊功德還債火影:金身羅漢

引言

漢半兩是西漢前期通行的圓形方孔鑄幣,基於圜錢(圓形圓孔錢)改造而成。它在歷史上主要有以下三種型別:

榆莢半兩:漢高祖時減重“秦半兩”鑄行的小型半兩,體輕肉薄,狀如榆莢。這種錢法定重量為三銖(約2.1克),即秦半兩的四分之一,實際上民間私鑄的錢絕大多數都不到三銖。到惠帝三年(公元前192年)就明令禁止民間私鑄偽錢。

八銖半兩:呂后當政時期因錢輕物貴而改鑄,重八銖,是漢半兩中規格最大的一種。其特徵是體大肉薄、背平無文,錢文書體扁平,已經有隸書的趨向,錢直徑2.8-3.2厘米,重4.8-5.5克,製作也較整齊。但此錢行用不久,大多被商人私自熔化,改鑄為小的榆莢錢牟利。高後六年不得不停鑄而改行“五分錢”。

四銖半兩:漢文帝時改鑄,簡稱“四銖錢”,是漢半兩中使用最長的一種,共流通40年。其直徑為2.4-2.6厘米,重2.2-2.8克,錢穿孔比較小,無內外廓,錢文製作比較規範。文景時期鑄錢致富最突出的有吳王劉濞和財過王者的大夫鄧通,一時間“吳鄧氏錢布行天下”。

漢半兩錢前前後後鑄行過五次。劉邦時期的半兩又稱為“莢錢”或“榆莢半兩”。呂后時期鑄行過八銖半兩和五分錢。漢文帝時鑄行四銖半兩。景帝在中元六年(公元前144年)頒佈了“定鑄錢偽黃金棄市律”的法令,禁止民間私鑄貨幣,只准郡國鑄幣,西漢政府才初步控制了鑄幣權。

漢半兩最終在漢武帝元狩五年(前118年)被五銖錢替代。漢半兩在今甘肅天水、平涼、慶陽、蘭州等地漢墓和窖藏中多有出土,青海民樂、寧夏中衛、新疆奇台等地也有出土,說明西漢前期漢半兩在甘、寧、青、新西北地區流通範圍較廣。

以下是一首七律贊《漢半兩:歷史的見證與經濟的印記》

《贊漢半兩》

半兩錢文歲月長,方圓形制載滄桑。

秦亡漢繼仍沿用,幣改銖分各有章。

榆莢輕盈通市井,八銖厚重顯端莊。

四銖規範傳千古,見證興衰經濟昌。

首聯“半兩錢文歲月長,方圓形制載滄桑”,描繪了漢半兩錢有著悠久的歷史,其圓形方孔的形制彷彿承載著歲月的滄桑變遷,見證了無數的歷史風雲。

頷聯“秦亡漢繼仍沿用,幣改銖分各有章”,指出秦朝滅亡後漢朝繼續使用半兩錢,並且在銖數等方面不斷進行改革,有著各自的特點和規律,反映出當時的經濟政策和社會狀況。

頸聯“榆莢輕盈通市井,八銖厚重顯端莊”,分別描述了榆莢半兩的輕盈小巧,在市井中流通的情景,以及八銖半兩相對厚重,展現出的端莊形態,體現出不同型別漢半兩的獨特之處。

尾聯“四銖規範傳千古,見證興衰經濟昌”,強調四銖半兩的規範標準,它長久地流傳下來,成為歷史的見證,也見證了西漢時期經濟的興衰起伏與繁榮昌盛,突出了漢半兩的歷史價值和經濟意義。

這首七律透過對漢半兩的歷史演變、形制特點以及經濟意義等方面的描述,表達了對漢半兩這一歷史貨幣的讚美之情,展現了它在歷史長河中的重要地位和獨特魅力。你可以根據實際需求和個人喜好對內容進行調整修改,或者提出更多的要求和建議。

以下是一篇關於“深度解析漢半兩”的文章:

《漢半兩:歷史的見證與經濟的印記》

漢半兩,作為西漢前期通行的圓形方孔鑄幣,在中國貨幣發展史上佔據著獨特的地位。它不僅是經濟交易的媒介,更是歷史變遷的見證者,承載著西漢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多方面的資訊。

漢半兩是在秦朝半兩錢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秦朝統一六

目錄
甜甜的戀愛【合集】舔狗女配跑路後,秦總哭瘋了襯衫吻玫瑰綜影視:就圖一個爽嫁到大西北,腰軟嬌妻被糙漢寵翻和婆婆分家後,我養崽蓋房糧滿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