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改革(第1/2 頁)
子珏在和徐國聯姻之後,國力快速提升,作為殷商遺民,邦周各國對淮國都很警惕,子珏也一直在加強軍備。
原本只有千餘人的軍隊已經擴張到了五千人,淮國想要一個安定的環境,就必須要有一支強大的軍隊。也幸好淮國使用了牛耕技術,又有漁鹽之利,不然根本撐不起這麼高比例的軍隊。
在淮國快速發展的時候,邦周也發生了重大政治變動,周成王姬甬親政,太宰旦離開了鎬京前往成周。這一次政治變動也讓原本的太宰旦流言煙消雲散。
周成王姬甬雖然沒有武王雄才大略,不通軍事,但是他在太宰旦,太公望等人的教導下,政治水平極高,乃是難得的明君。
邦周此時可謂是如日中天,子珏一直韜光養晦,不去刺激邦周。而隨著淮國偃旗息鼓,並且開始和周圍的方國做生意後,齊國、魯國、郯國、莒國等方國也暫時沒有關注淮國。
這些方國在吃虧後,知道淮國是硬骨頭,不好啃,開始轉而對付東夷、淮夷。東夷淮夷雖然也強盛,但是實力比不上這些邦周方國,征討這些更是勝多敗少。
淮國在對邦周各國虛與委蛇之後,開始往南發展。他始終記得,在淮國之南,還有吳國和越國。
雖然周王室看不起吳國,只是封了吳國子爵的爵位,關係並不好。但是子珏不敢賭,萬一等淮國和邦周作戰的時候,吳國從後偷襲,這可是要命的。
所以子珏打算將吳國解決了,當然還有一個原因是,吳國地處偏遠,被邦周視為蠻夷,而且吳國也不向周王室進貢,即便是將吳國滅掉,短時間內邦周也不會知曉。同時吞併吳國也會讓淮國的實力大增。
不過吳國雖然在邦周看來是蠻夷之國,但是實力並不弱,同樣是人口三十萬的大國。想要吞併吳國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子珏只是制定了一個方向,這個吞併過程可能需要持續百年,甚至更長時間。
與此同時,淮國也開始對不願歸附的淮夷、東夷部落用兵。
這些淮夷、東夷部落和淮國作戰自然是不佔優勢,經過幾次打擊之後,就會日漸衰落,然後被淮國吞併。
因為子珏緩和了與東方諸國的關係後,淮國在接下來的時間裡並沒有和東方諸國發生戰爭。當然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兩次戰爭的慘敗。
特別是第二次,天火降世的景象已經深入人心,原本這些諸侯國還想要封鎖戰敗的原因,但是在子珏放歸那些俘虜後,就再也壓不住了。
東方諸侯國不敢再賭會不會再次出現天火降世的事情。甚至有傳言說殷商天命並未斷絕,而是被子珏繼承。
在不確定這些之前,東方諸侯國不敢動手。當然這個震懾也是在隨著時間推移不斷降低,子珏估計最多十幾年的時間。新一代的人就會忘卻這件事情,到時候淮國和東方諸侯國之間的戰爭就會再次爆發。
在確定了國策之後,淮國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子珏看著淮國的變化頗有一種玩戰略遊戲的感覺,那些一個個淮夷部落被併入淮國,淮國的土地一點點擴張。而他的系統介面上的資料也會更新。
與此同時,子珏也開始利用前世的知識來攀科技樹。只可惜他前世並不是理科生,很多東西都是懂了一點,屬於半瓶水的狀態。
他知道鐵器比青銅好,但是卻根本不知道鐵怎麼煉,至於其他的也都有問題。唯一好點的就是農耕問題了。
主要是他出生在農村,對於種田還算熟悉。這個時代農耕在一個方國中所佔的比重非常高,可以說是方國的基石。
化肥搞不出來,農家肥卻可以,另外還有農田水利等設施也在興建。同時子珏也在用前世的知識指導指導淮國中的工匠一點點的改良工具,攀科技樹。甚至子珏還下令若是有創新、改進技術的人,不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