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秘密和關聯(第2/4 頁)
嬴政的賞賜物品,日後秦銘進行新的研究,尋找各種雜物放置就會顯得困難了。
數日過後,
一身輕盈瀟灑,帶著自在氣質的青白衫翩翩公子步入了咸陽城。
“眼前即是君王之住所了。”
這身姿挺拔,手握名為\"凌虛\"寶劍譜的人物,正是被譽為\"儒家三英\"之一的桑海小聖賢莊第三位大師兄張良,他和師長伏念、顏路齊名。
“東部洪水肆虐,民眾苦不堪言,飢困連連,民不聊生。”
\"即使小聖賢莊籌集萬兩白銀救援難民,恐仍是杯水車薪。
\"
\"皇上是人民的民主,無須自顧困難,但為長治久安考慮,定全力以赴。
\"
“然而,國家大計關乎眾人。
大師兄遣我為黎民祈福,二師兄則委託我在官員中尋求援助。
不知此舉是否會冒犯陛下。”
沒錯,張良此番到來是經\"三英\"合議的結果:一是代儒門祈福天地;二是動員官僚捐資賑災。
然而這兩點任務卻卡住贏政的心口:
替人民向上天祈禱,無異於質問他皇帝的地位權威;請求百官效仿小聖賢莊,直接向百姓施捨救災,無疑在直擊秦國的臉上。
難道大秦自身解決災情的能力不足以嗎?還需要依靠官員們獻資?
因此,得知這兩個使命後,張良曾戲謔地向兩位大師兄說:“是兩位師兄打算讓我去找聖人了嗎?”
即便明白處境的微妙,張良還是接受了這次使命。
他朝咸陽宮方向邁進。
一路上,不時與贏政相遇。
張良斂眉行禮,尊敬地致意,“子房,拜見陛下。”
看見張良,贏政略一頜首:“起吧。
寡人聽說你們三位英傑都是溫和有度,如美玉般儒雅,今日相見,確實如傳聞所說。”
話題轉向,他淡笑著提及:“很久不見了,子房。
時至今日,咱們從韓國別離後再也不易相聚。”
張良好似恭謹的回答:“確實如此,陛下。”
年少時的友情,此刻卻是君臣身份的交流。
張良好奇的目光越過贏政與蓋聶對視一眼,那些曾經熟悉的臉孔在現實中重燃。
贏政問道:“子房為何放棄在桑海聖賢莊研讀聖人之書,迢迢而來此地?”
張良毫不掩飾道出實情:“一為了普天之下人民求天庇佑;二則為引導官吏出財濟貧災。”
這答覆立刻讓氣氛冷至冰點,正如他曾預想的,贏政對這兩件事顯然不滿。
贏政冷漠開口:“張良勞累了行程,想來心裡必有許多未盡之處。
先回去歇息一陣吧。”
說完,不待張良回話,他已經轉頭離開。
若非張良實為張良,非儒家四大才子之一,那麼秦始皇恐怕就只會讓張良去陰曹地府裡休息一番,而不會有如此的待遇。
\"良兒感謝陛下的恩賜。
\"
對於秦始皇遲遲的回應,張良並無急切的表現。
他已經預料到這樣的回答,知道秦始皇不會當場直接回應自己。
同時,張良此時代表的是整個儒家,雖非秦始皇的寵兒,然而儒家思想在秦國的深遠影響他是清楚的,尤其是在百官群體中更有不可估量的價值。
好在此次會面發生在密談場所,秦始皇不大可能讓儒家代表當著百官的面對他們有所暗示。
其實,這也給秦始皇留下了思考的時間,張良相信,儘管他鐵腕強硬,但絕對不缺乏智慧。
祈禱之事也許會被接納,儒家的姿態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