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嚴重威脅(第2/3 頁)
在確保國家文化不會被外來思想侵襲同時,
不能因此毀滅各個國家的歷史文獻紀錄。”
至於秦銘,則提出了一個更為深遠的問題。“這樣做固然有效,但陛下可有考慮過別的問題嗎?”“是何問題?”人們可能會質疑陛下此舉的正當性。
封建國策傳承許久,深入人心,許多學者對此熟識不已,陛下這麼做無疑會引起他們的波動。”
對於秦銘的觀點,陛下態度似乎較為豁達輕鬆,彷彿從一旁長出的小樹叢摘下一葉子。他這樣闡述到:“在中國的文學界和知識分子階層中人數尚少。
就像是我此刻摘下來的這片綠色葉片,它看似精美,但是中國國家的基礎是無數平凡的花草樹木。更何況,這甚至是一件帶著蟲害的葉片。”
說完,陛下隨手將葉片投入叢草之間。
然而秦銘卻接著道:“陛下,這是所謂的‘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的寓言,雖然一兩葉子易去,陛下您可曾意識到,
一片綠葉能掩蓋多少綠草的風采嗎?\"
\"是的,一棵小草可能並不值得關注,但陛下或許要冒犯的,是一切植被之上,所有的綠葉。\"
綠葉數量雖不多,卻掌握著通往草叢的話語主導權。
\"他們可能會指責陛下,傳頌您施政的陰影到光華觸及不到的地方。\"
在聽取建議後,贏政頓時沉默了,停下了腳步細細觀察那片綠葉,並眉頭微蹙,問道:\"你的意思是不能焚燒書籍?\"
\"確切地說,是要合理地應用,\"助手回答道,\"即‘招攬這些綠葉’的策略。\"
\"那意味著又要吸引更多蟲害般的投機分子嗎?\"贏政疑慮地詢問道。
\"招攬那些未曾帶有蛀蟲的綠葉。\"
嬴政立刻豁然開朗。
\"在後世的歷史中,全國各地的英才選拔已成為共識。”他接著說,“這是一種不同於推薦制度、又不似任用親近親屬的傳統方式——它被稱為科舉制度。”
\"科舉考試,透過設立特定的考試題目,把人才集中並進行挑選,再適配於適合的職位。這樣的治理,方能稱之為最好的秦國。\"
在過去,即使是普通的家族也買不起蠶絲製成的文書,學習知識幾乎難以望及高峰。
而現在,秦銘已經發明瞭成本低廉的紙,研製出實用的書寫工具。知識普及到民間層次已是勢不可擋。
\"陛下,郡縣制度顛覆了過去的分封制,焚燒書籍是為了改變人們的思想模式,設立科舉考試,則為選用有才幹者鋪平了道路。如此,才能讓真正具有才幹之士進入適合他們的職位,在整個帝國裡發揮作用。\"
對於這番提案,嬴政陷入了深刻的思考,反覆琢磨這個設想的實際可行度。同時,李斯則眉頭微緊,目光閃爍,開口說道:“陛下,這真是太明智了!”
“我此前曾經給陛下呈獻了《諫逐客令》,它的初衷便是希望能留住外邦之才。的確有不少傑出人士,也有一些人透過親戚關係被任用,造成了良莠不齊的情況。
而透過一個共同的標準去篩選,將能夠明確誰是確實的才智之星,哪些人只是徒具虛名,以此增加了人オ選拔的成功可能性。”
\"然而這方法可能過於單一了,是否有暗箱操作或考試舞弊的現象存在?那些透過考試的人員是否真的具備做官任職的能力?”他繼續質疑道。
贏政對於可能的弊端思考得更加周全細緻。
秦銘聽後卻搖搖頭,“陛下,請明白的是,這些問題雖然可能產生,同樣無法徹底杜絕。但我們提出的方案已經是目前的最佳選擇。
郡縣制度與科舉考試,是我們維持政權穩定、實現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