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部分(第4/5 頁)
東西部,也就是盤山、北鎮一代的乃是大貝勒代善,之前說過,後金最精銳部隊乃是四萬鐵甲軍士卒,而身為實際上的兩紅旗統帥,代善麾下有一萬如此精銳之師,除了皇太極之前帶走了一千人出征明庭之外,代善九千從屬暫時從各處平素的訓練場之中跨馬出來頂替了因為後金其他軍隊出征而後方防線的空虛之處。
誰能想到,遼東軍在京師大戰之時,還分出了偏師兩萬,弗朗機炮三百門從義縣突然發動直抵北鎮門下,三千鐵甲軍在人家的大炮之下傷亡慘重,白白丟了四五百條性命,卻仍舊狼狽的丟了北鎮重鎮。
鐵甲軍精銳,便是士氣高昂到了極點的解難軍騎兵也不是其對手,然而人肉凡胎畢竟不是火器的對手,在猝不及防之下,根本沒有其他還擊手段,只能依靠衝鋒和刀劍和還擊,但是明軍可是有備而來,多年的儲備和製造,彈藥絕對充足,絕不會出現當年張春四萬大軍因為彈盡糧絕而被後金騎兵狠力衝散的結局。
北鎮拿下之後,遼東軍即刻繼續東進,連續拿下牽馬嶺驛、出陽驛、十三山驛等戰略要地,直接打通了西遼東和南遼東之間的聯絡。
代善急忙抽調兵力北上支援,然而黃龍和天津、登萊三支水師卻分別從旅大港、長生島、西中島三處突襲登入遼東半島,其效仿當年毛文龍舊事,在遼東半島燒殺擄掠,竭盡可能破壞後金的生產和民生。
代善兩處相顧無暇,只得急中兵力,先解決來勢洶洶的遼東解難軍,兩軍主力緊趕慢趕於盤山前堡相距。然而於金州、復州、蓋州,甚至到營口城,無數原本被擄來的心不甘情不願的漢人急急向王師的懷抱投去,而無數蒙古人和女真兩紅旗的旗丁被殺,房屋被燒、農田牧場被壞、財物被擄。
兵力不濟的代善愁得眼冒金心,急急忙忙向盛京求援,盛京又急忙向深入關內的皇太極送去了信保,這才有了皇太極急忙撤退一事。誰知這次梁濤的歪打正著正好在一定程度上救了他的性命。
人云,禍不單行,對於此時的大金來講,確實如此。然而禍不知單行,蒙古林丹汗歷史上本就在這一年要南下擄掠附屬於後金的蒙古部落,也就是所謂的成吉思汗子孫當中的叛徒,如今後金後方兵力空虛,又豈能不趁虛而入之理?
不但如此,蒙古最北邊的喀拉喀也不知為了什麼原因,竟然與林丹汗聯合,提前和後金交戰,黏在了一起。
皇太極心力交瘁地趕路後撤,然而等待他的--將是一個即為糜爛的攤子。
梁濤的馬車緩慢行駛,周圍與他同樣的是無數傷病兵卒,與他一般同樣有馬車可休憩養身。他的馬車並沒有一般朝中重臣的莊嚴和貴氣,甚至配上他如今的身份還有些破爛,然而無數計程車卒卻因而更加敬重他,願意為他--去死!
崇禎此時亦已聞報,得知遼東偏師牽制了建奴主力,使其回返,為了洩憤建奴入關之恨,崇禎一聞遼東偏師出師有捷,故而下詔各地大軍精銳者出關前往遼東,聽梁濤節制,故而此刻,秦良玉的白杆軍、曹文昭等人的關寧鐵騎,以及其他諸軍,也紛紛向山海關前行。
第一百七十五章 西赴遼東
此時梁濤官至薊遼督師,他雖與袁崇煥當年同職,然而梁濤的的權利卻要比袁大得多。名義上,薊遼督師督率大同、宣府、薊門、遼東、天津、登萊山東半島,然而權力太大不是統治者的習慣,袁崇煥當年有一個薊門督師劉策,名義上為袁之助手,實際上乃是分權之人也,其督率宣府、大同、薊門三鎮,同時也是防備臣子犯上,若是袁反叛,則劉策在聖旨之詔令下可取而代之節制諸鎮兵馬,否則若是臨時指派朝廷大員,未免喪失了時間,而若是下令某鎮總兵取代,未免不能服眾,且官職提拔太高,故而設了薊門督師一職以待此用,當然,有時也會多設一個宣大督師作為第三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