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 燕國和晉國(第1/4 頁)
【戰國七雄中血脈最為尊貴的國家!#歷史#戰國#小知識】
它是戰國七雄中血統最為尊貴的國家,存在的時間甚至比周朝還要長。
它和秦國一樣地處邊陲,然而最終卻淪為了諸侯國之中最為弱小的國家。800多年曆史中只出了一個名君。本期影片就讓我們一口氣看懂燕國的興衰。
公元前1044年,武王封召公於燕,正式建立燕國。
從中國歷史上的西周到公元前222年,秦軍攻破遼東,燕王喜被俘,燕國共經歷了42位君主,828年的歷史。讓我們從燕國的開始,雞翅開始講起。
西周初年,周文王之子召公是周武王的弟弟。公元前1046年,武王克商,周朝在朝歌向民宣佈商朝滅亡,建立周朝,任命召公為太保,並將他封在燕地。
但由於召公需要留在鎬京,於是便讓他的兒子前往燕地,因此召公的後代便在燕地建立了燕國,又稱燕召公,是燕國的始祖,史稱召公。
武王去世後,召公又輔佐了周成王和周康王,為西周開創了40年的康乾之治。
召公去世後,燕國的君主歷經燕惠侯、燕厘侯等5代君主,全都無名無氏,直到西周滅亡,燕國就這麼悄悄的來到了春秋時期。
到第17任燕桓侯即位時,燕國由於常年受到北方山戎的侵擾,將都城遷至臨易,國力更不如以前。等到燕桓侯的兒子燕莊公即位時,山戎變得更加強大。
燕莊公無力抵抗,只能向齊國求救。當時正是春秋時期第一個霸主齊桓公,他前往燕國,將入侵的山戎擊敗後又乘勝追擊。
結果燕軍失去了方向,大軍即將困於山谷之時,讓軍中老馬帶路,最終走出山谷,大敗山戎。“老馬識途”這個成語便由此而來。
山戎雖然被打跑了,但都城臨易卻已經宮殿破敗。於是燕莊公又想起了臨易,於是便下令開始在原有城址的基礎上小規模擴建。
公元前658年,燕莊公去世後,他的兒子燕襄公繼位,將都城遷至薊,薊是現在北京城的前身。
公元前632年,晉國在城濮之戰大敗楚國,被周天子封為諸侯之長,自此成為春秋時期第二個稱霸的國家。
此後中原地區大小諸侯國紛紛爭霸,就連最西邊的秦國也想著爭霸中原,而燕國就像從歷史上消失了一樣,毫無存在感。
公元前403年,韓、趙、魏三家分晉,中國歷史正式邁入戰國時代。這時的諸侯國已經不再關心周天子的威權,開始相互爭奪統一的權力。
戰爭的目標從尊王變成了諸侯國之間的兼併戰爭,因此戰爭的規模也在不斷擴大,動輒數十萬甚至上百萬人參與戰爭,時間也長達數月甚至數年。
實力不濟的小國紛紛因此開始變法圖強,而一成不變的燕國和中原地區的差距也越拉越大。
公元前380年,燕國的鄰國發生鉅變,田氏代齊。田氏代齊的第一件事就是發兵攻打自己的老鄰居燕國。
當時燕國第33任君主燕後文公也只能向西方的三晉求援。三晉發兵,燕國才逃過一劫,一直到此時燕國才終於意識到了盟友的重要性。如果還像以前那樣偏安一隅,在這亂世之中恐怕再也行不通了。
而同樣看到這一點的還有縱橫家蘇秦。公元前334年,遊說秦惠文王失敗的蘇秦來到了燕國,等了一年才見到燕後文公。
蘇秦告訴燕後文公,現在秦國的虎狼之師已經把三晉打得體無完膚,而燕國之所以可以不受戰爭摧殘,安居樂業,正是因為有趙國在西南面做屏障。
而天下諸侯若對燕國形成威脅的就只有趙國,如果想打只需10天便可攻至國都。
而秦國要想打燕國則需要長途跋涉幾千裡,況且只要加入了蘇秦的合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