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武人為於大君(下)(第1/3 頁)
在意識到一萬年前的世界,遠比他想象的要兇險萬分後,跡天涯便開始收斂起,之前有些張揚的行事方式。
想起自己初臨這個世界時,還曾在一次要求家人們“等人到齊才吃飯”的聚會中,大言不慚、狂拽詩詞,彷彿要氣吞山河萬里的情形,跡天涯不覺感到羞愧萬分。
就憑他現在的實力,能率領華族玩得轉華北平原,就算做豐功偉業一件了!
負責尋找河流的具體位置的,是河理。
跡天涯只是在提供了一個大概的方向後,便一直跟在河理的身後,在內心中默默懺悔著自己曾經的年少輕狂。
剛剛的經歷,帶給他的震撼後遺症,還是很大的,畢竟此時華族的全部人口,如果拿去投河,估計要不了一兩天,就會被水中的魚群,分食殆盡。
“還好當時族人們聽不懂我說的啥,不然我可沒臉再在這裡裝下去了!”
若不是這次穿越奇遇,他連評價這些老祖宗們的資格都沒有,更別說還要去領導他們了!
貽笑大方!
出山谷前,他見這世界如井中蛙見天上月,夜郎自大,可笑,可笑!
出山谷後,他見這世界如一粒蚍蜉見青天,四顧茫然,可悲,可悲!
人的見聞越廣,經歷越多,越是能夠認識到自己的渺小。
而只有一個人,充分認識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之後,才能做到謙虛謹慎、虛懷若谷。
心能容人者,得人;
心能容天下者,得天下。
“什麼火種計劃傳播文明,什麼替天行道一統萬方,都先放在一邊吧。”
跡天涯暗自思討道:
“為今之計,先保證華族可以在這個世界存續去。其次的,都是其次!”
當有了自知之明後的跡天涯,正在調整自己的心態,以擺正好自己的位置時,走在最前面的河理,回過頭對他說道:
“太陽要落山了,我們要不要在這裡休息一晚,明天再繼續尋找?”
不待跡天涯回答,與河理並排走在一起的弓長,突然發現了什麼,大喊道:
“前方,好像有煙!”
眼神同樣優於常人的飛石,前行幾步,定睛觀望一陣,說道:
“沒錯,應該是其它部落點燃的篝火發出的煙。”
此時這尋礦小隊一行人,已經從山上下來,踏入了平原地區。
雖然原始平原,植被眾多,但多為草本植物,有樹也多是疏林,所以視野極其開闊。
只要是目力所及,皆可盡收眼底。
後知後覺的跡天涯,尋著弓長和飛石所示的方向也觀察了一會兒。分析道:
“看樣子離我們不遠,而且從這煙的規模上來看,應該不是一個人數很多的部落。”
“要不要現在過去收了他們?”弓長摩拳擦掌地說道。
從啟程南行以來,“收編“遇到的一切,便成了這個華族精英隊伍的主旋律。
文有跡天涯口若懸河,武有弓長精準狙擊。
外交還有同人,這位常年與失語之人相處鍛練出來的,從對方微表情中,即可判斷出對方心裡真實想法的能人異士。
有相對龐大人數的部落在背後支撐下,僅靠這三人配合,基本上就能不費吹灰之力,便成功收編了他們所遇到的每個人數在百人之內的小部落。
連續的勝利,容易衝昏人的頭腦。
如果跡天涯還是那個不自知的年輕人,自然一定會果斷宣佈,立即執行“火種”計劃。
可現在的首領,是一個開始對每次遇到,都心懷敬畏的人。
但敬畏不是畏縮,該乾的事還是要去幹,不過是方法上更謹慎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