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頁(第1/2 頁)
雲:&ldo;用紅衣炮攻克江陰。&rdo;
3 《江陰城守紀》卷下。
4 《江陰城守後紀》說:&ldo;時為之語曰:。&rdo;按,託名韓菼撰《江陰城守紀》則說這是閻應元在城破
後親筆所題,後一聯雲:&ldo;十萬人同心死義,留大明三百里江山。&rdo;
1 邵廷寀《東南紀事》卷一。
2 謝國楨撰《南明史略》第八十五頁也說,江陰之戰清軍&ldo;喪亡了&l;三位王爺和十八員大將&r;&rdo;。可見這
種說法深入人心。但毫不足信。清初有多少位親王、郡王,死在何時,斑斑可考,研究清史的人都知道沒
有任何一位&ldo;王爺&rdo;在江陰陣亡;&ldo;十八員大將&rdo;也是一種訛傳。
3 張岱《石匱書後集》卷三十四《江南死義列傳&iddot;侯峒曾傳》。按,徐汧六月十一日投水自盡。
地而守。&ldo;立挨門出丁法,分上中下三等:上戶出丁若干,衣糧自備,仍出
銀若干,備客兵糧餉,並守城頭目燈燭之費;中戶出丁若干,衣糧自備,仍
出銀若干;下戶止出一丁,分堞而守,每丁日給錢六十文,衣糧燈燭悉自備。
城上分四隅,自某地至某地止,分屬各圖,每圖擇一人為長。日入後,當事
者親自巡歷,以稽勤惰。其大事專屬峒曾、淳耀處分&rdo;,城上樹立白旗,大
書&ldo;嘉定恢剿義師&rdo;1。
嘉定紳民起義反清後,清吳淞總兵李成棟(原為高傑部將,曾任明朝徐
州總兵)立即領兵來攻。侯峒曾、黃淳耀等人想借用城外鄉兵扼阻清兵。可
是,四鄉鄉兵都是臨時組織起來的農民,根本沒有作戰經驗,人數雖多,卻
難以同正規清軍作戰。即如史料所言:&ldo;諸鄉兵未諳兵勢,爭裹糧厲兵而來。
峒曾、淳耀等親自臨城,勉以忠義,言與淚俱,人皆感奮。因下令諸鄉勇能
鼓眾赴敵者,每人先給白布二疋,仍每日頒折餉銀二錢;有能得敵人首級者,
每顆給銀十兩&rdo;。&ldo;七月初一日,會兵磚橋東,不下十餘萬人,排擠擁塞,
紛呶如聚蚊,多適為累。清兵每戰必分左、右翼;鄉兵不識陣勢,呼為蟹螯
陣。每發挑戰,多不過十餘騎,皆散落不集一處。諸鄉兵遙見兵出,擁擠益
甚,手臂摩戛,軋軋作聲。&rdo;2這種烏合之眾自然抵擋不了清軍。雙方才一交
鋒,鄉兵就不戰自潰,&ldo;走者不知所為,相蹈藉而死&rdo;,許多人被擠入河中
淹死,&ldo;屍骸亂下,一望無際&rdo;1。
七月初三日,清軍大舉攻城;次日城破,侯峒曾奮身投入池中,被清兵
拖出斬首,其子玄演、玄潔遇害,黃淳耀、淵耀等自縊。李成棟下令屠城,
&ldo;兵丁遂得肆其殺戮,家至戶到,小街僻巷,無不窮搜;亂葦叢棘,必用槍
亂攪,知無人然後已。丁兵每遇一人,輒呼:蠻子獻寶!其人悉取腰纏奉之,
意滿方釋&rdo;。&ldo;雖至窮苦,必以一簪一珥系肘間,曰:此買命錢也!&rdo;&ldo;遇
他兵脅取如前,所獻不多,輒砍三刀,至物盡則殺。故殭屍滿路,皆傷痕遍
體,此屢砍使然,非一人所致也。予鄰人偶匿叢■中得免,親見殺人情狀;
初砍一刀,大呼:都爺饒命!至第二刀,其聲漸微,已後雖亂砍,寂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