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頁(第1/2 頁)
在在空城,惟餘貴池一縣止於焚毀四關&rdo;,見《明清檔案》第三冊,a3‐166 號。
難保,氣急敗壞地指著姚思孝等人大罵:&ldo;爾輩東林,猶藉口防江,欲縱左
逆入犯耶?北兵至,猶可議款,若左逆至,則若輩高官,我君臣獨死耳!臣
已調良佐兵過江南矣。寧死北,無死逆。&rdo;1馬士英明知這時清軍重兵已經進
入江蘇北部,卻慫恿弘光帝手詔命督師大學士史可法抽調兵馬過江拱衛南京
2。史可法於四月初二日領兵過江,行至草鞋峽時得到報告黃得功等部已擊敗
左兵。史可法請求入朝召對,面見弘光帝說明對社稷的主要威脅來自清方而
不是左良玉部,因此在兵力部署上他不贊成從江北抽調大批主力去對付左
軍。馬士英卻耽心史可法名位居前,入朝以後自己的首輔將保不住,加上清
軍南下的訊息日益緊迫,又建議朝廷下旨:&ldo;北兵南向,卿速回料理,不必
入朝。&rdo;史可法接到詔書後大失所望,登上南京城郊的燕子磯,&ldo;南面八拜,
慟哭而返&rdo;3。
南京城中的情況也頗為微妙。在左部叛軍進逼池州,清兵大舉南下的危
急關頭,弘光帝發出了&ldo;上游急,則赴上游;敵急,則禦敵&rdo;的旨意4,完全
處於被動局面。馬士英、阮大鋮也明白無論集中兵力對付任何一方,南京都
有陷落的危險。因此,他們暗中已作了擁兵出逃的準備,馬士英事先任命其
次子馬鑾為京營總兵,以貴州兵為主掌握了一部分親信部隊;兵部尚書阮大
鋮也&ldo;晝夜以兵環衛其私室,控弦被鎧,廂房書室中暗為衷甲&rdo;5。四月十四
日,弘光帝召見大臣時,武英殿大學士王鐸竟然認為馬、阮組織抵禦左兵不
力,請求讓他自己&ldo;領兵視師上江以遏左兵重敵&rdo;。由於&ldo;士英不肯謝此兵
柄,遲之又二日矣&rdo;,王鐸急不可耐,又在十六日上疏說:&ldo;臣察得金山一
帶西至龍潭,兵不滿七百,樞臣飾以為數十萬,此何時尚以此固寵誑君歟?&rdo;
接著說:&ldo;時不能持久,使左之眾兵得乘勝順流而下,吾無類矣。今皇上以
本兵(即兵部尚書)印纛授臣,臣勉竭死力西上,以當其勢,以報朝廷。&rdo;1
然而,一貫擁兵自重的馬士英和自詡知兵的阮大鋮豈肯把兵權拱手讓人?王
鐸的自告奮勇也就不了了之。
到1645 年五月,清軍多鐸部佔領南京、蕪湖等地,阿濟格部擊敗大順軍,
一直追到江西九江和江北的湖北州縣。左夢庚部下有總兵十員、兵卒數萬,
既不敢迎擊西來的阿濟格軍,又不敢東下與多鐸部交鋒,甚至不願南下江西
暫時避開清軍主力,竟於五月十三日在九江至東流的長江中率領部下兵馬向
清軍阿濟格部投降2。同左夢庚一道降清的有湖廣巡按御史黃澍。明朝江督袁
繼鹹在左夢庚武力裹脅下變成清方俘虜。他在五月二十日絕筆中寫道:&ldo;臣
不即死江州,原欲從中挽救,以紓京師之急,幸已還師(指左軍西退),更
欲再為聯結,以收桑榆之效。不意囗(虜)追闖至潯,諸鎮甘負國恩,遣使
投降,京師之危若累卵矣。臣在坎困中,不能申包生之義,惟有矢文山之節,
以一死報二祖列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