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頁(第1/2 頁)
3,以至&ldo;輦轂近地,幾同化外&rdo;1,連京師所用的西山煤炭也因為道路阻隔
無法運入城內。京師內外百姓流言四起,盛傳清軍將有屠民之舉。2多爾袞等
清廷統治者一再闢謠,安定民心,同時派兵遣將進行掃蕩,&ldo;輦轂之下,盜
賊竊發,及至捕獲,少長盡置於法&rdo;,連&ldo;老稚不能彎弓操刃者&rdo;也濫加屠
戮。3在這種情況下,清廷需要一段穩定自己在京畿地區的統治和養兵蓄銳的
時間。何況大順軍尚扼守山西,清廷有所顧忌,不敢輕易以主力南下。因此,
畿南、山東和豫東地區在兩三個月裡處於近似權力真空的局面。
弘光朝廷的按兵不動,給清廷以可乘之機。早在五月十二日,清都察院
參政祖可法、張存仁就上言:&ldo;山東乃糧運之道,山西乃商賈之途,急宜招
撫。若二省兵民歸我版圖,則財賦有出,國用不匱矣。&rdo;4同月二十五日,清
廷派明降臣方大猷為監軍副使招撫山東。六月初四日,又派明降臣王鰲永以
戶、工二部侍郎名義招撫山東、河南。5同月初十日,多爾袞派固山額真覺羅
巴哈納、石廷柱統兵收取山東6,十四日派固山額真葉臣領兵收取山西7。覺
羅巴哈納、石廷柱先聲奪人發出檄文說:&ldo;奉攝政王令旨,各調兵馬前往山
東等處。所過地方官民出郭迎接,違者以抗師治罪。&rdo;同時又以平西王吳三
桂名義大張文告,雲為安撫殘黎事稱&ldo;攝政王簡選虎賁數十萬南下,牌仰山
東等處速速投降&rdo;1。二十一日,巴哈納等帶領的清軍進抵德州。朱帥■和參
預反叛大順政權的明朝官紳&ldo;仍欲拒命&rdo;,不願歸附清朝。2只是由於&ldo;濟王&rdo;
部下都是些烏合之眾,又得不到龜縮於江淮一帶南明閣部史可法等人的支
援,德州知州張有芳惟恐貽禍地方,到處遊說,朱帥■等被迫解散部眾,拜
表歸順清廷。3畿南、山東大批州縣就這樣拱手讓給了清朝。
3 順治元年七月二十九日吏科都給事中孫承澤啟本,見《明清史料》丙編,第五本,第四一三頁。
1 順治元年八月初五日兵部右侍郎金之俊啟本,見《明清史料》丙編,第五本,第四一六頁。參見《清世
祖實錄》卷五有關各條。
2 《清世祖實錄》卷五、卷九。
3 《清世祖實錄》卷十六。直到順治五年八月,清廷還一度下令收繳畿輔民間一切武器和馬匹;順治六年
三月弛禁,原因不是太平無事,而是&ldo;良民&rdo;受限,&ldo;賊反得利&rdo;,見同書卷四十、卷四十三。
4 《清世祖實錄》卷五。
5 《清世祖實錄》卷五。
6 《清世祖實錄》卷五。
7 《清世祖實錄》卷五。
1 南沙三餘氏撰《南明野史》捲上。原文作六月初二日,可能為十二日之誤。
2 順治元年六月二十九日招撫山東、河南等處戶、工二部右侍郎王鰲永啟本,原件藏第一檔案館。
3 據朱帥■順治元年七月二十二日給清廷的揭帖,說他在顛覆山東、河北大順地方政權後,遣使往吳三桂
處打聽北京訊息。&ldo;六月初八日才得返報,初九日遂遣使納款,具明稱王之故,以謝僭擬之罪&rdo;。見《明
值得注意的是,奉命收取山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