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部分(第3/4 頁)
魏和意點頭說:“都護,當時我要殺鮑方全的全家,鮑方全才給我說了一個可能的秘聞,而後,我根據鮑方全的敘述,抱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心態,查閱了很多的典籍,又問詢了許多丁零族和匈奴老人,才能大致的確定鮑方全所說的,應該沒錯。”
“鮑方全那晚從那個半人半鬼的東西手裡奪過了水玉,同時還有一片牛皮,這個牛皮上標識的,原來是一個地圖,上面寫著匈奴文字和一些漢字。”
“這張地圖上原來隱藏著一個絕大的秘密。”
“你且住,等等,你說這張牛皮是一幅地圖,而且上面還有匈奴文字和漢字,我問你,匈奴人,有文字嗎?”
魏和意見苟參懷疑,鄭重的說:“都護,匈奴人雖然不出野蠻。但是的確有自己的文字,不過這些文字更多的像是一種符號,能懂的人很少,只有特定的人極為少數的人才掌握。”
“這一點。我做過專門的查詢。本朝太史公在《史記匈奴列傳》中說,匈奴‘母文書。以言為約束,’這個不盡其然,從高祖開始,我朝就和匈奴不斷和親。多有國書往來,尤其在呂后當年,匈奴單于冒頓還給呂后寫了一封十分狂悖的書信,裡面的內容非常不敬。”
“冒頓說,他在北面十分孤獨,而呂后因為高祖薨天,在長安孤寡。那呂后何不到匈奴去,兩人一起生活,彼此慰藉?”
“當年的這封信,就是匈奴文字和漢文一併寫的。據說匈奴字型還是冒頓親自書寫,為何如此?原因是匈奴文字太過於簡單,詞彙單一,往往不能表達出人需要表述的意思,所以,這信裡一邊是匈奴字元,一邊綴寫著漢字。”
關於冒頓調戲呂后這件事當年是極大的隱秘,可如今大漢國人盡皆知,魏和意見苟參不說話,接著說:“我曾經和一個匈奴老人到過遼東邊境,他將我帶到了一個巖洞裡,在那裡,我就看到了不少寫在岩石上的匈奴文字,和這張牛皮上的符號,就是同輒而出。”
“司馬遷承認匈奴人有自己的語言,卻不認為匈奴人有自己的文字,那是他根本不知道也不可能見到冒頓給呂后的信件原本,而孔仲尼在幾百年前就說過,五方之民,語言不通,嗜慾不同,他都沒有否認匈奴人沒有文字,而且匈奴人自身都覺得自己‘食衣服不與華同,貨幣不通,言語不達,箕坐而反言’。”
箕坐而反言的意思是坐的時候,像是簸箕一樣叉開雙腿,說話的時候,語言的主謂詞語顛倒,讓人感到頭重腳輕,聽不懂說話的重心。
“那鮑方全為了自己活命和救自己的兒子,就對我說,這牛皮地圖當時被他和水玉一起擄到手裡,他並沒有感到奇怪,以為牛皮的作用就是包裹水玉的。”
“後來,鮑方全流落到了漁陽一帶,他是身懷鉅富而不敢顯露,只能將一些金玉換成五銖錢花費,那個水玉無論如何也是不能出手的,不要說沒人能買的起,就是被人知道,他也是懷璧其罪、朝不保夕。”
“鮑方全在無聊中將水玉拿出來把玩,這才注意到那牛皮上是一幅地圖,可是鮑方全不認識字,漢字他都不認識,匈奴文更是不用多說,但是鮑方全也算是福至心靈,漢字和匈奴文總是有區別的,他將牛皮上的漢字一個一個的描了下來,找人給他講都是什麼。”
“這樣,他將牛皮上的漢字給問完了,知道那都是匈奴國境內的一些地名,可是那些匈奴字型,沒有一個人知道到底是什麼意思。”
“你不是說,鮑方全去過一段匈奴嗎?”苟參問:“他去那邊,不會是流浪那麼簡單吧?”
魏和意點頭說:“是,都護,我當時也是這樣問鮑方全的,鮑方全要我發誓放過他和他的兒子,才肯給我說這個秘密,至於那個背叛他的女人,他恨不得生食其肉。”
魏和意說著看著苟參,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