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篇一 沒來由的怒火(第1/2 頁)
陳默靜靜地聽著夫妻倆講述著這個家的難處,兒子的學費,男主人不能幹重活帶來的家庭負擔,懂事且勤奮的女兒……
陳默走出屋子的時候,陸琳琳正在收拾已經曬乾的蘑菇。
她拿出一個小小的塑膠袋,裝了一袋蘑菇,繫好口子以後遞給陳默:“陳記者,帶點山貨回去吧,我媽在山上採的,沒有汙染,城裡吃不著的。”
“謝謝,”陳默沒有拒絕陸琳琳的好意,伸手接了過來。
至於謝禮,陳默剛才和夫妻倆聊過以後,就已經決定寫一篇報道。
以新城報和燕京報現在的影響力,想要幫助這個女孩上個大學,簡直太容易。
只不過,陳默總覺得缺點什麼。
“琳琳,你和我說說,你想上大學嗎?”
“想!”陸琳琳站起身,眼神堅定。
“為什麼?”
“我只是想走出去看一看,”陸琳琳回答道,“我的同學,有很多高二就不念了。他們有的去城裡的小店當導購,有的幹了計程車司機,有的在飯店裡當服務員。”
“我不想和他們一樣,所以我拼命讀書。去年我已經考了一次,成績本來可以上省內最好的大學了,可是我還是想考更好的大學!所以我才復讀了一年。”陸琳琳眼神裡彷彿有光。
“如果你家實在拿不出學費,你會怎麼辦?”陳默又問道。
“如果真的不行,那也沒辦法,我爸媽供弟弟已經很不容易了,我在縣城找個工作也不難。”陸琳琳眼中的光彷彿暗淡下去,語氣有一點落寞。
“其實相比起來,你家不是我見過最困難的。”陳默笑道。陸琳琳聞言一愣,表情有些失落。的確,自己家雖然窮,但是和那些特別困難的家庭比起來,的確還算可以,至少溫飽沒有問題。如果陳記者不幫自己,也在情理之中。
“不過……”陳默繼續說道,“困難的家庭,困難的學生我見過很多,但是像你這樣這麼努力,成績又這麼好的,卻很少。我們做救助類報道,也是有一定的原則的,社會資源是有限的,我們只能選擇那些值得幫助的人去幫助,所以我會寫這篇報道。”
“謝謝你,陳記者。”陸琳琳朝陳默鞠了一躬,鄭重其事地說道。
“不用謝,這是我應該做的,只不過寫是寫了,至於會不會有人幫助你,我不敢保證。”陳默說道。
實際上,在陳默答應報道此事的時候,他的心裡就已經確定,陸琳琳上大學的事沒有任何問題。
即便不透過媒體報道,單憑陳默自己的財力,資助一百個陸琳琳上大學都不是什麼問題。
但是,媒體的作用就在於此,透過類似於這樣的報道,一次次地喚醒人們心中的良知,宣揚這樣的精神。簡單來說,陳默一個人捐出一百萬,和一萬個人每人捐出一百塊,這是完全兩個概念。
這也是陳默選擇用宣傳報道的方法來幫助陸琳琳,而不是自己悄悄資助。
“陳記者,一會回去的時候經過縣城嗎?”陸琳琳問道。
“經過,你要去縣城嗎?”
陸琳琳點點頭:“放假了,我接了個當家教的活,一小時能掙15塊錢呢。比我媽賣蘑菇強多了,我住在同學家裡,房租也省了。”
“好,坐我車走吧。”
……
陸琳琳的報道,陳默寫得很順暢,王建國看了以後讚不絕口,還不忘埋汰陳默兩句:“不愧是集團大領導,這稿子寫得就是好,聲情並茂的。”
夜間編前會上,社會部重點推薦了這篇稿子,建議發頭版頭條。同時,既然是救助類報道,那就沒必要藏著掖著,給兄弟單位燕京報也傳了一份稿件和圖片。
不出陳默的意料,報道非常成功,除了燕京報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