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藏魂壇(第1/2 頁)
1780年,歐洲的獵巫運動終於逐漸走向尾聲,每日都要從惡毒的麻瓜手底下救人的歐洲女巫們早已疲憊於應對這三百年的荒謬,歐洲巫師界終於逐漸從麻瓜眼中消隱而去時。
在遙遠中國,卻颳著一股大興妖術的風。
彼時正值清王朝穩固時期,又是國家富足,風調雨順的一年。對平頭百姓來說,不苛稅不鬧荒就是要燒香拜佛的好時代,天大的壞事似乎就剩下被地痞流氓找茬這一件。
在皇帝鞭長莫及的雲貴地區,對中國巫師而言,眼下正是她們主導的時代,各民族有足夠的自由與時間相互學習和傳承,巫術正是生機勃勃的青春成長期。
若是遇到以權勢壓人、拿威作福的地頭蛇,只要讓巫師出手,便能輕飄飄廢了他一條腿,在他喊娘哭爹地求饒說不敢再犯時,再“好心”地給他解咒。
即使遇上這種事,朝廷命官也不敢管,送錢陪笑著把巫師請走後,還得再罰一次狗仗人勢的罪魁禍首。
那時的中國巫師,端的就是為所欲為的架子。
書裡說的故事便是在貴州,有一個作惡如山的村霸,幾乎所有人遇見他都懼形於色,彷彿是看見了一隻正在扭動的狂暴巨獸,因為下一秒,他就會掏出尖刀刺穿某個人胸膛,或者撲上來劫走幼童或家禽。
他是最殘暴的惡徒,終日與混亂和毀滅廝混,自從他和他的母親搬來這個不出名的小村落後,村落幾乎一日不得安寧。
當地的村民並非不是沒想過反抗,她們報過官,村裡所有人親眼看著村霸被官兵綁走,又親眼看著他被亂棍杖殺。
可不出五天,處刑他時留在地上的血都還沒幹,那個村霸不知如何又活了回來,還搶走了村東頭書生家的小廝,擄回家繼續施暴凌虐。
村民們還試過自發地組織幾個青壯年,將村霸敲暈後,套上麻袋,綁了石頭丟河裡,結果還沒過去幾天,村霸依舊青天白日地出現在市集,大搖大擺地砸攤販,吃霸王餐,渾然無事。
村民們叫苦不迭,當地官府判了又判,殺他的手段換了一批又一批,每次“死亡”後的村霸都會再次“復活”。
有人覺得納悶,去尋找他的屍身想一探究竟,無論是撈出已經沉入河底的麻袋,還是挖開多人埋起的數米深坑,結果都是一無所獲,原本該放置村霸屍身的地方空無一物。
村霸並非借屍還魂,而是實實在在的肉體不湮。
最後實在沒轍,小小的縣衙裡沒有能人可以收他,只能上報撫軍。
撫軍得知天底下竟有如此藐視皇威,裝神弄鬼的惡徒,當即震怒,下令把村霸拉來斬首,他親自防援(監督死刑,防止劫刑場或意外事件),又命人將身首分別拋得遠遠的。
可這仍是無用功,三天後村民們再次見到死而復生的村霸,只是這次他的脖頸間多了一條紅線。
他就像是地獄孕育的野獸,不死不滅。
此後這個村莊便成了即使是白天依舊家家門窗緊閉的無聲之地,村民人人自危,生怕一個不慎觸了村霸的黴頭。
直到某日,村霸的母親抱著一個黑黢黢的罈子走進官府。
這個老婦骨瘦如柴,傷痕累累,衣服像是從泥巴地裡掏出來的一般,渾臭骯髒,她懷裡的罐子卻十分乾淨,罐壁鋥亮,還反著光。
她顫著手將罈子放在地上,含糊不清道:“這裡面是逆子的魂魄。”
如果是換了別的地方,或許還會有人喊著“大膽賊婦,敢在公堂妖言惑眾”,再把老婦拖下去。
但這是在風行妖符邪術的貴州,在場的官兵們聽到“魂魄”兩個字,再結合老婦怪異的模樣和舉止紛紛倒抽一口涼氣。
“他自小是個作奸犯科的孽障,也知道自己終有一日難逃天罰,不知從哪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