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以物易物(上)(第3/3 頁)
飯,先去吃了再說話。”
海爺發了話,李勝利也不客氣,直接就進了正屋。
趙家的早餐也不錯,昨晚剩的兩合面饅頭,還有加了地瓜南瓜的棒子麵粥。
跟四合院李家的稀粥相比,趙家的紅薯南瓜粥,稠的完全可以當做主食。
吃了一個饅頭,喝了兩大碗甜蜜蜜的紅薯南瓜粥,一大早,李勝利就得到了最簡單、最踏實的滿足。
“勝利,剛剛我跟你滿奎哥說了,村裡有幾個腿腳腰背不好的,你給幫著看一下。
咱們這地方,沒有郎中大夫,一些陳年的老傷,城裡的醫院也看不起,你小子受受累?
咱們窪裡錢雖說不多,但雜糧多,咱們用糧食做診金。”
見李勝利出了屋子,趙四海也主動開了口。
村裡一年四季下來,總有幾個受傷的,因為交通不便,醫療條件不足,一年年的積累下來。
也就有了許多喪失勞動能力的傷員,村裡雖說是按勞分配工分,但人人有份是原則。
沒有勞動能力就把人餓死,現在也是不存在的。
對於這些人,趙四海這邊完全是死馬當作活馬醫,醫好了,村裡多了勞力,醫不好,不過是維持原狀。
窪裡是小村,每一個勞力,對村子而言都是珍貴的,所以趙四海一早就讓兒子去找人了。
“成啊!
海爺,我現在學的只是骨傷,其他病症我是看不了的。
海爺,我能不能用一下院裡的晾繩?”
答應了海爺之後,李勝利也沒忘了打預防針。
對於病患的想法,他還是比較理解的,現在的醫療條件下,有許許多多的疑難雜症。
許多病症都是讓人痛不欲生的,一些簡單的病症,李勝利不是不能看,但也確實是本領有限。
中醫博大精深,能精通骨傷一科已經不容易了,涉獵太多,難免博學不精。
口氣太大、表現太過,對李勝利而言也不是什麼好事兒。
廂房裡的大衣、行軍毯也需要晾曬一下,四合院人多眼雜,趙家院子不小,李勝利這邊也就提了要求。
“隨你的便,就當自己家住著。
在我家待上兩天,海爺管吃管住,回去的時候,我讓大孫兒趕著驢車送你回去。
燒柴、糧食都帶上。”
早年間請郎中或是遊方的郎中到了,村裡都要騰房管飯來招待的。
對李勝利,趙四海是當做救命恩人來看的,所以待遇上也格外的優厚。
“那就多謝海爺了。”
靠在牆腳看著少年老成的李勝利,趙四海點了點頭。
能遇上這個小子算是他的造化,如果能醫好村裡的其他傷患,那這小子就是窪裡的貴人了。
統共百十戶的小村,勞力就那麼多,多一個閒人,就少一份糧食。
村裡的土地需要耕種,山上的自留地也少不了人,冬天開渠的任務已經下來了。
雖說不是村支書,但作為村支書的老爹,村裡的大事小情,趙四海這邊也是瞭如指掌的。
經過短暫的相處,他也覺得李勝利這個小子可靠,是自己的貴人,想要親近親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