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致命毒藥(第4/5 頁)
。想象一下那個場景,斯大林坐在辦公室裡,眉頭緊鎖,思考著如何扭轉戰局。他下令情報機關與德軍指揮部取得聯絡,提出了一個大膽的建議——停火!
據說這場談判在1942年2月20日至27日之間舉行。斯大林看到紅軍損失慘重,急需喘息時間。他提出在1942年5月5日至8月1日期間全線停止軍事行動,之後德軍應撤到事先商定的界線,並在1943年底前與蘇軍一起對英美開戰。為了達成這個“協議”,蘇聯甚至準備把發動戰爭的責任推到國際猶太人組織頭上。
然而,這場談判並沒有成功。德方提出了自己的條件:停火後把戰線現狀維持到1942年底,蘇聯政府應立即把猶太人送到極北地區的集中營裡消滅;在隨後的世界格局中,德國要求統治拉美、中國和阿拉伯世界。這樣的條件自然讓蘇聯無法接受,談判因此中斷。
雖然斯大林沒有出賣本國的猶太人,但他的這個“策略手法”卻讓人大跌眼鏡。有人猜測他可能是想借此贏得時間,為紅軍的重組和反擊爭取機會。但無論如何,這段歷史都為我們展示了一個不同尋常的斯大林形象——一個願意在危機中與敵人談判的領導人。
在二戰的硝煙中,蘇聯特工機關曾經策劃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暗殺大戲”,目標是那位臭名昭著的希特勒。他們可是精心準備了好幾套方案,就等著那個機會的到來。
早在1941年,蘇聯情報機關就聞到了風聲,推測希特勒可能會像拿破崙那樣,在攻佔了莫斯科後,親自到蘇聯首都來炫耀。於是,他們迅速成立了幾個特工小組,制定了周密的計劃,準備給希特勒來個“驚喜”。可惜啊,德軍並沒有攻下莫斯科,這第一齣戲就這樣落了空。
到了1942年,蘇聯特工們又聽到了新的風聲,希特勒要去德軍佔領下的烏克蘭文尼察的野戰指揮部。這次,資深特工梅德韋傑夫被選中去執行這個任務。他帶著一顆熱血沸騰的心,準備大展身手。可是,命運似乎總喜歡開玩笑,行動最終還是失敗了。
不過,特工們並沒有氣餒。他們繼續策劃著,其中最接近成功的一次,是由老特工蘇多普拉托夫和伊林籌備的“連環套”。他們透過希特勒的親信,一步步地接近那個“大魔頭”。第一環是一個名叫弗謝沃洛德的演員,他是塔馬林娜的兒子,曾經投靠了德國,並與希特勒的寵愛的影星契訶娃有著深厚的交情,因此取得了法西斯的充分信任。第二環則是蘇聯把弗謝沃洛德的侄子米克拉舍夫斯基派到了他的身邊。
1943年,情報機關覺得時機成熟了,便向斯大林請示行動。斯大林聽完梅爾庫洛夫和蘇多普拉托夫的報告後,卻出人意料地說了一句:“這事別幹了。”這讓特工們都感到有些摸不著頭腦。不過,米克拉舍夫斯基的線並沒有斷,他們還在繼續等待著機會。
1944年,機會再次降臨。特工們再次向斯大林請示,希望能動手。可是斯大林卻指示說:“希特勒不用收拾掉。”這次梅爾庫洛夫壯著膽子問原因。斯大林解釋說:“要想徹底擊潰德國,我們需要希特勒。只要他活著,德國就不會同西方單獨媾和。萬一希特勒消失,西方就可能同他的繼承人戈林等談妥條件。這對我們不利,我們已經接近於徹底打敗德國了。所以你們別碰希特勒……”
就這樣,斯大林出於戰略考慮,放過了希特勒。這訊息傳開後,特工們都哭笑不得。他們辛辛苦苦地策劃了這麼久,最後卻被告知“別碰希特勒”,這簡直就是一場鬧劇嘛!不過話說回來,這也證明了斯大林的戰略眼光和決斷力。畢竟,在二戰那個風雲變幻的時代,每一步決策都關係到國家的命運。
話說二戰那會兒,德國佬也想過給斯大林來個“驚喜”。希特勒老大爺一拍大腿,下令要弄死斯大林,這可真是鬧得滿城風雨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