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二章:權力(第2/3 頁)
變不利為有利。
所以他主張興諸子學室,除了是配套察舉制,以及為後續的科舉制做鋪墊外,更是趁著這個機會,對諸子百家的思想進行一定的引導。
時過境遷,亂世時期誕生的諸子百家,在某些方面已經不符合當今的形勢了。
欲要加入學室的諸子門徒,必須要接受官府對他們傳承的思想進行稍微的規範化處理。
比如宣揚統一的必要性,堅定天下必須一統,華夏必須為一的思想。
一些帶有明顯分裂色彩的文章則是不能通行的,必須刪減。
如果不接受,那就不可能加入諸子學室。
同時還順帶引導宣揚天下民族是一家,用夏變夷等種種思想。
這也是為了秦國更好的去消化朝鮮、百越、草原等地打基礎。
諸子學室培養出來的人,如果得不到舉薦為官的資格,那趙佗也給了他們一個新的出路。
去海東、日照、河西、九原、南海、桂林、閩中、象郡等新徵服的蠻夷地區,宣傳華夏思想,只要在那些蠻夷之地待個三五年,就可以回國為吏,如果能有重大貢獻,那還有額外的賞賜。
雖然蠻夷之地惡名遠揚,但重賞之下必有匹夫,趙佗給出了官職,懸賞了財物,那些從諸子學室中畢業,又沒有找到出路的年輕人中總有幾個熱血的,心一狠就領命應諾,前往蠻夷之地想著幹個幾年,拼一生前程出來。
諸子學室在趙佗規劃中佔有很大的比重。
但凡事總有兩面性,比如諸子學室的興盛難免會觸碰到一些人的利益。
比如對當今的法家領頭人,文通侯李於來說,就感覺十分不爽了。
在趙佗變法改革前,法家在秦國獨大了一百多年,秦人除了軍功爵外,另一條上升通道就是進入學室學習律法,出來便可做吏為官。
所以秦人對學法趨之若鶩,法家在秦國的地位十分高,因為他們把持著一條重要的為官途徑。
趙佗這次改革變法,相當於是將昔日法家獨吞的利益抽出來,分給其餘諸家。
百家受益,唯法家獨損。
這可是赤裸裸的利益衝突啊。
李於是二世皇帝任命的廷尉,法家承受的所有壓力都落到了他的身上。
如果是李斯這種老江湖,或許還會忍耐,或是另有對付的招數。
但李於年輕,又對趙佗素有偏見,見到趙佗對法家進行打擊,心頭很是憤怒。
他將李斯的教誨忘了大半,仗著自己同樣是顧命大臣的身份,有時候不免和趙佗針鋒相向。
到了秦三世皇帝二年十一月的時候,矛盾更是在朝堂上公開激化。
李於公開攻訐趙佗那些選拔諸子門徒為吏的政策,認為這些人不通律法,若是在朝堂和各郡縣為官吏,將會給天下帶來混亂。
只有法吏才是秦國能夠存在的根本,絕不可捨本逐末。
面對李於的反對,趙佗平靜對待,而其他公卿則是連番上陣,懟的李於節節敗退。
“可惡,趙賊把持國家大權,朝堂上盡是他的黨羽,將我這個先帝所命輔國之臣毫不放在眼中。此賊如今的模樣,是要學昔日的呂不韋嗎!”
李於在入宮覲見太后時,不由盡訴心中憤怒。
特別是他提到的呂不韋的名字,更讓太后李姝臉色驟變。
她先瞪了自家兄長一眼,呂不韋可是和帝太后有一腿的,這話能亂類比嗎?
不過仔細一想,如今趙佗的情況還真和昔日呂不韋有些相似。
皇帝年歲尚幼,還未加冠親政,國家大權盡由一人掌控。
而且趙佗的情況似乎還更惡劣一些,因為二世皇帝臨終前任命了三位輔國之臣共同輔佐小皇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