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頁(第1/2 頁)
見此情形,于謙一臉鎮定自若絲毫未現驚懼之情,只是背著雙手緩緩說道:&ldo;這樣吧,我有一樣寶貝可抵千金,煩請各位代我獻給王公公。&rdo;
王山聽罷眼睛一亮,忙問道:&ldo;你怎不早說,什麼寶貝?!&rdo;
只見于謙不緊不慢的取來筆墨紙硯,而後便在眾無賴的好奇目光環視之下於宣紙上奮筆書寫。稍傾,于謙將紙細細摺好後交給了王山,並故作神秘的囑咐道:&ldo;此中內藏玄機,請務必轉交王公公。&rdo;
王山和他的手下都目不識丁,根本不知紙上寫了些什麼,只當于謙交給自己的是藏寶圖之類的玩意兒,王山樂呵呵的接過東西後便志得意滿的離開了。
回到王振府邸後,王山迫不及待的將那張寫滿了可抵千金之字的寶紙交給了王振,並滿懷欣喜的等著乾爹給自己獎賞。
王振接過紙翻開仔細一看,上面竟是一首詩:
絹帕蘑菇及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
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
這首詩意在勸誡王振不要貪得無厭只顧搜刮財物,免得被老百姓戳脊梁骨。對于謙來說此勸誡詩價值千金,但在王振看來這分明就是一種挖苦。
閱畢,王振當即氣極敗壞的抬手便扇了王山一個大耳刮:&ldo;你這不學無術的東西,豬腦袋一個,連字都不識麼?!就這張破紙還可抵千金?你被于謙那廝給耍弄了!&rdo;
于謙對王振的品行早有耳聞,他絲毫不指望王振讀了詩後會痛改前非,並深知這次既然得罪了王振,自己定是凶多吉少。此番述職,別說是升遷了,連現任這個山西巡撫的官位很可能都不保。
於是于謙便未雨綢繆,事先物色了兩名參政作為接替自己的人選,並把舉薦文書交到了吏部。
這件事被閹黨爪牙通報給了王振,王振為了整于謙正在千方百計的找由頭,此事便正好成了他陷害於謙的口實。
不過王振搬出的這個藉口卻實在是牽強附會的可笑,說于謙因長期未得到晉升而對朝廷心懷不滿,竟擅自舉薦他人接替自己。皇上都還沒發話,你于謙竟敢主動撂挑子,這是對皇帝的大不敬!
雖然罪名滑稽可笑,但無奈現今是王振及其閹黨橫行天下,于謙很快便被錦衣衛抓去關進了東廠大牢。
于謙的入獄當即震動了整個京城,訊息很快傳遍全國。
由於于謙在河南、山西等地為官時不僅清正廉潔且政績卓越,其深受當地百姓的愛戴。豫、晉兩省之民聽說于謙被捕後紛紛入京請願,要求朝廷明查事實,立即釋放于謙。連當地藩王也聯名上書為于謙正名。
面對宮門前數以千計的請願民眾,王振不禁心虛起來,這事若要讓皇帝知道了那後果難料。於是王振再次搬來錦衣衛,以驅趕暴民的名義將聚集在宮門前的民眾強行驅散了。
無奈之下請願之民只得派代表去向其他朝廷大員求助,然而大臣們誰都不敢得罪王振,紛紛避而不見。
這時兵部尚書鄺埜挺身而出,他親自接待了民眾代表並毅然決定要替于謙鳴冤。
曾被王振陰謀陷害過的鄺埜深知眼下權閹當道,若透過正常途徑上表,奏書很可能會被王振扣下,皇帝根本看不到。於是鄺埜便來了個曲線救國,他繞開由王振主導的司禮監,直接入宮覲見張太皇太后。
慈寧宮內,張太皇太后接見了鄺埜。鄺埜當即奏道:&ldo;稟太皇太后,臣有一事不知當講不當講。&rdo;
太皇太后說道:&ldo;鄺大人有何事但言無妨。&rdo;
鄺埜問道:&ldo;不知太皇太后可聽說過于謙麼?&rdo;
太皇太后反問道:&ldo;鄺大人所說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