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部分(第2/5 頁)
盾令宋典維修南宮玉堂。讓掖庭令畢嵐鑄銅人四列放在倉龍門、玄武闕,又鑄造四口鐘,懸掛在玉堂及雲臺殿前。
鑄造天祿蛤蟆,吐水於平門外橋東,轉水入宮。象徵天蟾降財,生生不息。
再到後來,賣官也不太容易弄到錢,十常侍出主意,在宮內西花苑建造熔爐,改大錢鑄小錢。這些改鑄錢的應用物,日後被董卓利用,將大錢改小,大部分發往郿塢屯聚。
廬江太守陸康等上疏諫言,希望皇帝能勤儉愛民,不要勞民傷財。無論有多少上書計程車子官員反對,銅人還是要鑄,宮室還是要建。這是安邦定國的大事,就像劉宏意外被選中當皇帝一樣,他堅信天命神授,更堅信鑄造銅人能破解黃巾軍。
造銅人並不會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如果藉此斂財,多少也不會夠。太監們說服皇帝,使出老伎倆,剋扣平叛將士俸祿。
每一場戰爭,事先準備戰爭佔三分之一,戰場上的結束佔三分之一,戰後總結佔三分之一。每一個階段都會有這樣那樣的糾紛、矛盾和擺不平的事情。就拿戰爭總結來說,經濟賬要算,殺了多少敵人,有多少陣亡將士需要撫卹,要給整個軍隊發放多少錢。其中最令人頭疼的要數論功行賞。
如今進入第三階段,總結如下:黃巾軍主帥張角病死,張梁、張寶、張曼成、波才、彭脫、馬元義、趙弘、韓忠、孫夏等被殺,卜己等被擒,三路大軍共剿滅黃巾軍三十餘萬。
各方權衡利弊,擬了個明知不公平的授獎名單,括號內容為原職:皇甫嵩(左中郎將、第二路軍總指揮)、徐璆(荊州刺史)、陶謙(徐州刺史)、郭典(鉅鹿太守)、何進(大將軍、第一路軍總指揮)、朱儁(鎮賊中郎將)、秦頡(南陽郡長)、王允(汝南太守)、曹操(騎都尉)、盧植(被朝廷撤換、原第三路軍總指揮)、董卓(第三路軍副總指揮)。其他低階效力人員由各地方官府或長官自行犒賞、安置。
曹操雖然只屬於管理後勤人員,但他是兩千石的騎都尉,赫然在授獎名單上。同為第二路軍的皇甫嵩愛將傅燮,朱儁部將孫堅因為職級問題,不在名單之列。
論功行賞時,以何進為首的第一路軍上上下下都得到了優厚的待遇,所謂“御用軍”系列。袁紹當上年俸兩千石的城門校尉,袁術、公孫瓚、曹操、孫堅等,都獲得了等級有差的封賞。
第二路軍副帥朱儁被功封光祿大夫,增邑五千,改封錢塘侯,加位特進。雖然封侯給地,但光祿大夫總歸不是什麼正職。朱儁的母親去世,祈求回鄉守孝,躲過十常侍等人的迫害和妒恨。他的部將兼同鄉孫堅只得到“破虜將軍”空銜。
曹操的奏摺無意中幫了十常侍們小忙,十常侍們慶幸曹操到底是“自己人”,關鍵時刻胳膊肘還是往裡拐,本來還想讓曹操當個京官,主管一方。但看到曹操在奏摺上說那麼多不該說的話。其中最惡劣最無知的就是他竟然在奏摺中建議皇帝停止賣官,真是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不賣官,皇宮兩三千號人,還有軍隊糧餉,滿朝文武開支跟誰要……不賣官,吃什麼,喝什麼,用什麼!
太監們的怨氣還沒消,曹操又辦出一件裡外不討好的“荒唐事”。這件事本來不只針對曹操,可他卻又將自己繞了進去,且站在了風口浪尖上。這又是怎麼回事?
“濟南相”因何成責杖
曹操去領俸祿,他的部下數百人迎上他,眾人七嘴八舌說不清楚,便將他引到大將軍府門外發的佈告旁邊:因國用不足,將原定的俸祿降為一半。為公平起見,撫卹金也減半。
曹操看到公文,萬分火起,要部下等著,獨自衝進大將軍府,只有王允跟幾個閒職人員在。
曹操指著王允,大聲責斥:為什麼減半?所有將士拋頭顱灑熱血,不顧性命安危,奮戰沙場。如今戰爭勝利,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