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3/5 頁)
生涯,接受到如何別樣的教育?是否能感受到曹嵩引以為傲的——光榮?
誰與光榮同在
正月仍寒,此時太監集團和士大夫陣營尖銳矛盾還處在焦灼狀態。正月十六早晨,天才麻麻白,馬車送曹操、夏侯淵來到洛陽太學。
夏侯淵在小學部讀六年級,曹操要去大學部報到。
以前在小學,只知道逃學鬼混,不會對大學感興趣。曹操還從來沒有認真看過大學部。
太學的大學部在一處四面環水、被稱為“雍”的地方。
“雍”意為四面環水之地,古人講究天圓地方,外面環水如玉,中間建築和廣場呈四方,比喻天地方圓。環水還像一塊玉璧,意指君子,其圓通如玉,變化無窮。先生和學生只有在四面環水、跟外界隔絕的地方才能潛心靜讀先賢聖典。
太學大學部四面環水,只在水中間的孤島上有屋宇百十間,另有廚房、裝置間、廣場、亭閣等若干,中間僅有一座獨木橋供師生透過。
太學制定《戒律》:戒欺、戒淫、戒色、戒盜、戒妄、戒驕、戒謗、戒愚、戒貪、戒費、戒攀、戒私、戒暴、戒疑、戒妒、戒賄、戒沽、戒奢。被稱為“十八戒”或“三十六字訣”。
每個入學新生第一天課程,必須能將《戒律》倒背如流。
太學教課的老師統稱“子”,在稱呼某位老師時,要用他的姓加上“子”,如橋玄則叫“橋子”。求學的學生統稱“學子”。此外還有負責教務的教務總長,負責人事任免的監察,太學大學部和小學部分別有一名分總長。橋玄任大學部總長,每位皇帝一上任,還附帶一個看似不吸引人的第二重要職位:太學名譽總長。
由於全大漢帝國只有唯一一所太學,也只有太學有資格建在四面環水的雍丘之上,所以全帝國只有一座架設在進入太學大學部的獨木橋。如果誰能有資格擠上這座被稱為“獨木橋”的小橋,就等於領到一張仕途通行證。世人形象地稱此為“過獨木橋”。
曹操從太學小學部畢業,對獨木橋的悲喜不是沒有耳聞。這座獨木橋如今已經對他敞開懷抱。曹操不經意地摸摸懸掛在腰間的通行牌,這座獨木橋跟大漢帝國每年六十名以外的所有人無關,因為它每年只招收四個班,每個班級十五個名額,每個年級六十個學生,一共四個年級。全太學大學在校學生的人數永遠都是二百四十名,從來都不多不少。
教職員工大約在二百名左右,基本達到一名先生教授一名學生。任課先生不是官場名流、行內精英,就是學術界翹楚、海內大儒,如有“學海”之稱的何休,曾在該院任教學總監,還有“經神”之稱的鄭玄曾在太學求學並任教。太學幾乎彙集了漢帝國最尖端最優越的教學人才,其教學資源充裕程度和師資優越條件可見一斑。
曹操來到獨木橋邊,看到佇立了將近二百年的一塊高達五米、寬四米厚兩米的巨石,上面鐫刻著八個秦小篆“帝之輔弼,國之棟樑”。這塊太學石刻天下聞名,已有近四百年曆史,乃光武年間從長安東遷到洛陽,安放在太學門口。字型為高祖劉邦時期大書法家所書,陰文摹刻,純金填色,無論陰晴雨雪,八個純金大字熠熠生輝。
無論你是誰,只要踏入太學大門,都會在第一時間仰視到這八個大字。經過四年漫長求學生涯,每天來去都要看到,即使再健忘,也會將它們刻進腦海,刻進骨髓,刻進生命。
曹操仰望時刻,不禁感慨萬千,肩上多了分量,似乎有什麼責任需要擔當,那是一股無形的看不見的力量,推動著曹操挺直腰桿,昂頭闊步,走向千萬學子豔羨的獨木橋。
佇立了數百年的校訓,如同壓在眾學子肩頭的擔子,與光榮同在。雖然石刻提醒太學眾生,不也曾經培養出遺臭萬年的貪腐奸佞之臣嗎?什麼樣的教育才能真正為大漢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