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3/5 頁)
璋聞訃大慟,立即震悼罷朝,親往祭奠,扶靈大哭,並泣詠輓詩一首:“朕有千行鐵液汁,平生不為兒女泣。昨日忽聞常君薨,一灑乾坤草木溼。”詠罷,又開棺睹容;遂脫下龍袍,蓋其遺體之上。後又親為選擇葬地———南京鐘山北麓,至10月9日始葬,舉行了隆重葬禮。復又追封其上三代皆為開平王,並命禮部監修王陵,賜立碑碣和王爵應有的石器二十餘具。巍峨嚴整,雄偉壯觀。從此古老的賈村便改名為常家墳了。
參考:《明史·常遇春傳》
黎元洪
(1864—1928)革命為迫不得已之事
黎元洪的一生,彷彿身不由己。
他的臨終遺言尤有意味:
……革命為迫不得已之事,但願一勞永逸,俾國民得以早休養生息,恢復元氣;……毋率爾破壞社會組織及家庭制度,倖免各趨極端;……以法律保障人民權利,以法治範圍全國……
當他接任袁世凱的大總統職位時,他在北洋水師學堂讀書時的老校長嚴復就曾對他有過一句考評:“黎黃陂是德有餘而才不足。”真是知人之言!
電子書 分享網站
張作霖
(1875—1928)一世梟雄
日本人聞張作霖大帥毛筆書法頗佳,由是索取一幅,張作霖手寫一“虎”字,落款寫“張作霖手黑”,日本人頗為不解,以為應該是“張作霖手墨”才對,張作霖道:“我是寸土不讓。”
1928年6月3日凌晨2點,張作霖一行由中南海的前門火車站,登車返奉。6月4日,專車離開皇姑屯車站,行至三洞橋,轟隆一響,飛沙走石,把車廂炸碎。張作霖被炸出路基三丈遠,咽喉處有一個很深的窟窿,往外流血,滿身血汙。張作霖被抬到帥府小青樓,終因傷重流血過多不久斷氣了。在張奄奄一息時,還向盧夫人說:
我受傷太重了,兩條腿都沒了,恐怕不行啦!告訴小六子以國家為重,好好地幹吧!我這臭皮囊不算什麼,叫小六子快回奉天。
段祺瑞
(1865—1936)“八勿”
段祺瑞自己沒有房產,他不抽、不喝、不嫖、不賭、不貪、不佔,人稱“六不總理”。並因致電逼迫清帝退位、###張勳復辟和抵制袁世凱稱帝這三件事,有“三造共和”的美譽。
段祺瑞臨死前,寫下“八勿”作為遺言,內容如下:“勿因我見而輕起政爭,勿尚空談而不顧實踐。勿興不急之務而浪用民財,勿信過激言行之說而自搖邦本。講外交者,勿忘鞏固國防;司教育者,勿忘儲存國粹;治家者,勿棄國有之禮教;求學者,勿騖時尚之紛華。”
吳佩孚
(1871—1939)猶是書生本色
中國近代史上不乏書生領軍大獲成功的例子,清朝的曾國藩是一個,李鴻章是一個,民國初年的吳佩孚也算其一。
董必武曾說過:吳佩孚雖然也是一個軍閥,但有兩點卻和其他的軍閥截然不同:第一,他生平崇拜我國曆史上偉大的人物是關、嶽,他在失敗時,也不出洋,不居租界自失。……他在失勢時還能自踐前言,這是許多人都稱道他的事實。第二,吳氏做官數十年,統治過幾省的地盤,帶領過幾十萬大兵,他沒有私蓄,也沒置田產,有清廉名,比較他同當時的那些軍閥腰纏千百萬,總算難能可貴。
1938年年底,日本侵略者採取威脅利誘的手段,企圖迫使蟄居北平的吳佩孚出任北京綏靖軍事委員會委員長這一漢奸職位,但遭到吳佩孚的拒絕。他還親筆撰寫一副輓聯,以表心志:
得意時清白乃心,不怕死,不積金錢,飲酒賦詩,猶是書生本色;失敗後倔強到底,不出洋,不入租界,灌園抱甕,真個解甲歸田。
此聯有溢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