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頁(第2/3 頁)
合作。還是可口可樂公司,哥倫比亞工會組織指責它勾結該國軍警暗殺工會成員:巴蘭卡韋梅哈小城是可口可樂的灌裝場坐落地,也是上演非法監禁和暗殺的舞臺;在印度的喀拉拉邦,可口可樂被控令該地地表潛水乾涸。事實上,如果你覺得這個公司在對待民主和尊重人權上也表現得不怎麼樣的話,是完全有道理的。威廉&iddot;雷蒙德(willia reyond)在其《可口可樂,被禁的調查》一書中宣稱,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該品牌透過其代理馬克思&iddot;基斯(ax keith)和納粹政體(魔鬼的化身)保持著良好的關係(廠家在1939年曾經企圖離開德國)。由於封鎖導致產品需要的相關配料不能運輸到第三帝國,品牌由此發明瞭&ldo;芬達&rdo;,繼續著和希特勒主義撒旦的貿易聯絡。
魔鬼藏在哪兒?
魔鬼藏在細節裡。如果人們相信《蘭登書屋詞典之民間諺語與警句》的註解,古斯塔夫&iddot;福樓拜便是第一個使用了這一名言的人。也有資料認為是米開朗基羅,或者甚至是伏爾泰……然而我們幾乎可以在魔鬼隱身的每一個文化裡找到相同精神實質的格言。
此格言的潛臺詞是什麼?魔鬼的標誌是不注重細節,或者正相反,正是小的細節裡存在著弱點和陷阱?一個計劃的理念不錯,但是如果缺乏居安思危意識的話,就有導致失敗的危險?只有細節才能顯露一個事物的特質?總之,提醒我們每個細節都很重要,什麼也不應忽視。
在進行調查時,大偵探赫爾克里&iddot;波洛(hercule poirot)完全把此話當作聖經來遵守。那些貸款機構、保險公司也一樣。他們總是給我們看一些基本條款,然後任由我們迷失在那些位於資料最下方的極小的字裡,而它們才是合同的&ldo;細節&rdo;。
另一種對&ldo;魔鬼藏在細節裡&rdo;的解釋是,魔鬼有做生意的頭腦(比人多長兩個角!),他什麼買賣都做,產品遍佈我們生活的每個角落:廣告、飲料、維修、車輛、服裝、玩具、藥品……到處都銷售著他的形象。奇怪的是,正是這些侵入、破壞、毒害、汙染我們的產品來號召我們使用它以對付侵入、破壞、毒害、和汙染。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