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頁(第1/2 頁)
大概這就是關心則亂吧。
覺察到這一點的蕭燁心裡很高興,那心酸軟得如同要化開了一般,不過他卻不捨得她這樣擔心。
他親了親她的側額,柔聲道:「沒事,在明的只是我這個人而已,後面我都安排好了。你放心,他們當年在我小的時候就沒能殺了我,現在的那些手段更不能奈我何。」
他還想說「你只需在王府安心等我回來就是」,可是王府現在這樣的情況,這話他卻是說不出口的。
到了嘴邊的話反是:「槿兒,你說的對,這次可能是他們最後能做的謀算。欽州那邊軍隊裡都是我的人,他們攪不起多大的風浪。反是這王城,白氏和白家畢竟經營多年,這次他們用計讓我去了欽州,怕是會在王城做些什麼。」
「你記住出入都要小心,一定要帶著採枝和我給你安排的暗衛,還有王府的人,雖然父王和母妃清了多次,但肯定還有隱藏得比較深的釘子,這次,他們怕是要孤注一擲了。」
尤其是現在嶺南王病重。
作者有話要說: 清道光《晉江縣誌》載,晉江之名「以晉南渡時,衣冠避此者多沿江而居,故名」
第72章 長樂番外
定昭十六年末, 文太妃過世。
文太妃出身江南, 是個嬌小文弱的女子, 先皇文帝在元後過世三年後選秀,文太妃便是那時入了宮。
不過文帝對元後情深, 對後宮中女子並不熱絡,因此文太妃並不受寵, 只是幾次承寵之後就幸運的有了身孕,生了一位皇子, 便是後來被封為閩王的五皇子,今上景帝的弟弟。
只是五皇子自幼便體弱多病, 娶了嶺南王的胞姐清惠郡主, 即後來的清惠長郡主幾年後便病逝了, 只留下了一個幼子以及尚在清惠郡主腹中的長樂。
不過長樂的兄長身體也隨了自己的父親閩王, 十歲上時也夭折了,那時長樂不過是堪堪五歲。
清惠長郡主因是懷著長樂的時候閩王去世的,就對長樂有些心結, 並不特別喜歡她。而長樂幼時, 因兄長體弱, 清惠長郡主也顧不上照看長樂,因此長樂自幼便被宮裡的文妃, 後來的文太妃,接到了身邊撫養。
丈夫兒子相繼過世,清惠長郡主傷心至極,又因著兒子過世前日夜的照料虧了身體, 兒子一去世,便也跟著病了一場。
清惠長郡主當初本就不是自願嫁來京都,此時喪夫喪子,京都對其而言更是傷心灰暗之地。病好後她便上書給景帝,請求景帝允許其攜女長樂回嶺南生活。
可是清恵長郡主不好過,文太妃同樣也不好過。
兒子英年早逝,孫子又沒了,同樣傷心欲絕的文太妃此時已把唯一的孫女長樂郡主看得跟個眼珠子似的,哪裡捨得她從此隨了清惠長郡主去嶺南?更何況長樂郡主的身子可也不怎麼好,哪裡再能長途跋涉?
所以有文太妃攔著,清恵長郡主這回嶺南之事一耽擱便耽擱到了長樂十二歲,文太妃過世。
文太妃過世半年後,清惠長郡主再次奏請攜女回嶺南生活,景帝對清惠長郡主也略有愧疚,這次終於還是準了。
只是長樂郡主到底身子還是弱,且因著文太妃過世傷心過度,回嶺南途中便熬不住病倒了數日,醒來後整個人就跟失了魂似的,連記憶都有些混亂。
雖則母女並不親密,但清惠長郡主到底只有這麼一個女兒,心裡對她還是關心的。回到嶺南後,想著女兒的身子,清恵長郡主也沒有住回王府,而是帶了她到了交州城郊外的溫泉莊子上住下了,好讓女兒好好養一養身子。
只是不曾想,長樂郡主到了嶺南之後,非但有了水土不服之症,身體較之京都,愈發弱了些,還又添了夢魘之症。
光恩寺是嶺南出名的大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