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頁(第1/2 頁)
此時史懷義打馬過來,沉聲問道:&ldo;劉武周,怎麼回事?&rdo;
當下,劉武周繪聲繪色,添油加醋的將事情說了一遍。誰知道史懷義聽罷,非但沒有責怪李元霸,反而質問道:&ldo;學生要向我獻策,你為什麼攔著?&rdo;
劉武周乾咳兩聲,頗為不悅:&ldo;卑職是想,他們剛入講武堂,應該謙虛謹慎,低調做人,不該如此……&rdo;
&ldo;人人都低調,人人都圓滑,遇到事都往後縮,軍隊怎麼帶?仗怎麼打?&rdo;史懷義連續發問,劉武周被問得無言以對。心中暗想,這幾個小子裡不是有你的親戚吧?怎麼一直偏袒他們?上次群毆事件,這幾個小王八蛋屁事沒有,我那學生差點給打廢了,如果不是自己極力周旋,說不定還要背個處分。
見他不說話,史懷義不再追問,轉向李元霸道:&ldo;唐公自有對策,執行命令吧。&rdo;言畢,調轉馬頭正當離開,想了想,回頭補了一句:&ldo;活學活用,很好。&rdo;
隋大業十一年,已臣服於中原的東突厥始畢可汗,趁中原叛亂四起,國力急劇削弱之際叛變,率精銳騎兵四萬餘人南下入侵,直逼軍事重鎮馬邑。此次事件,被視為東突厥重新崛起的標誌。
此時的馬邑城內,郡兵不滿三千,連突厥兵力十分之一都不到。且恰巧巡視邊防的山西河東慰撫大使唐公李淵,並馬邑講武堂大小官員,學員近兩百人身陷城外,情勢危急。
城樓之上,隋軍將士嚴陣以待,弓弩手引箭待發。但目睹城下遍佈山野的敵軍,既便是這些敢戰之士,也心驚膽戰。
一行人疾步奔上城樓,為首一個年近六旬,鬚髮花白,全身披掛,手按寶劍,神色極為凝重。此人便是大隋老將,馬邑太守王仁恭。當他領著馬邑一班官員奔上城樓,向下眺望時,也不禁神色為之一變。
養虎不成終為患,北夷終究還是成氣候了。先帝還在時,突厥人尚且畏懼幾分,當今天子不施仁政,殘暴害民,突厥於北面積蓄實力,終於尾大不掉了。
&ldo;敵軍忽至,我毫無防備,兵力懸殊如此之大,如之奈何?&rdo;他這話似在自語。但話音方落,一人靠上前來。身長七尺有餘,儀表魁偉,雙目如炬,約四十歲上下,目視突厥大軍良久,說道:&ldo;北夷此番進兵馬邑,非為入寇而來。&rdo;
敵人四萬大軍已經兵臨城下了,他居然說對方不是為了入侵而來,這人不是有病就是對軍事一竅不通。
但王仁恭聽了這話,竟然頻頻點頭,言道:&ldo;話雖如此,然敵犯我疆境,我負守土安之責,豈能無動於衷?&rdo;
&ldo;府君,唐公與講武堂官員學員均身陷城外,我軍極為被動,不如靜觀其變。&rdo;那人沉聲說道。
正說話間,背後響起爭吵之聲,王仁恭對那人施以眼色,後者會意。折身奔下城樓,見城門口有兩人正與衛士爭吵。其中一人他認識,便是講武堂教頭劉弘基。
&ldo;怎麼回事?&rdo;那人上前問道。
&ldo;藥師兄!&rdo;劉弘基一見來人,面露喜色。
&ldo;你怎麼會在城裡?&rdo;那人問道。
劉弘基滿面懊悔之色,搖頭道:&ldo;今日講武堂休假半日,下官入城會友,誰料……&rdo;語至此處,他側開身子,向身後的李世民介紹道:&ldo;二公子,這位便是我經常向你提起的馬邑郡丞,李靖,李藥師。&rdo;
李世民吃了一驚,急忙問道:&ldo;可是壽光縣公韓大將軍外甥?&rdo;
他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