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跟隨喬峰到杭州(六)(第2/3 頁)
臺,從下往看,只見臺階不見平臺,從往下看,只見平臺不見臺階,寓意“救一生靈,勝造七級浮屠”。登雲道中間有七幅巨型石刻,組成了一副靈山史卷,記載著靈山從唐玄奘弟子窺基法師開寺弘法到靈山大佛開光的輝煌歷史。佛教中認為人生共有一百零八種煩惱和一百零八種願望,登二百一十六級臺階,寓意煩惱盡消、心願圓滿。
登雲道左側的一口古井,稱為“六角井”,井欄面鐫刻的文字。據史料記載,唐時祥符寺僧為解炊飲之用,掘井於寺西茶園,一名茶房井。據說茶聖陸羽曾品過井中的泉水,認為甘洌清甜,非常推崇,譽為江南十大名泉之一。
靈山梵宮
靈山梵宮整個建築依山而建,糅合了佛教石窟藝術及傳統佛教建築元素。主體建築分為南區和北區兩部分,其外部的五座塔頂按敦煌壁畫中的“華塔”為原型設計裝飾:內部又高大的廊柱、大跨度的樑柱、高聳的穹頂、超大面積的廳堂,各空間獨立且互相貫通,由門廳、廊廳、塔廳、聖壇、三傳會議廳(漢傳會議廳、藏傳會議廳、南傳會議廳)、千人宴會廳等組成。
阿育王柱
阿育王柱,位於江蘇省無錫市靈山勝境內,被譽為“大宋第一石柱”。
五印壇城
五印壇城共計六層。
壇城內供奉五方五佛,即南方寶生佛、西方阿彌陀佛、北方不空成就佛、東方阿閦佛、中央的毗盧遮那佛。
其外觀莊嚴而輝煌,耀目的金頂、巨大的鎏金寶瓶、醒目的經幢和經幡交相輝映,突顯出藏族古建築的迷人風采;其內飾聖潔而絢麗,完全融合了彩繪、壁畫、木雕、唐卡、壁飾、鍍金等藏族裝飾技藝,美侖美奐地展示了獨特的壇城藝術。
遊客可在其中參加點燃酥油燈、推轉瑪尼經筒等互動民俗活動。
祥符禪寺
千年古剎祥符禪寺始建於唐貞觀年間,歷史香火旺盛,高僧輩出,素有“山連鷲嶺,法繼慈恩”之譽。據傳說,唐代玄奘三藏法師曾遊於此,因見寺後主峰與西天取經的靈鷲山頗為相似,遂賜名為“小靈山”,杭惲將軍見玄奘法師如此喜歡這塊“風水寶地”,就出資在山腳下修建了“小靈山剎”,並由玄奘的大徒弟窺基出任第一任主持。從唐代以來,這一歷史佳話一直在當地廣為流傳。到了北宋祥符年間,寺廟改名為“祥符禪寺”。
降魔浮雕
降魔浮雕記載著佛祖降魔成道的故事,整壁由紫銅鍛造而成。相傳釋迦牟尼在長達六年苦行後,在菩提樹下打禪靜思,併發誓“若不能洞悉宇宙萬物的道理,永遠不離開此座”。雕塑中間佛祖端坐,一手觸地,為“降魔印”,佛祖兩面分別展示了魔王分別用權欲、財寶、美色來引誘佛祖,用誹謗誣衊佛祖,用魔兵魔將恐嚇佛祖的場景,佛祖威然不為所動,將魔王的攻擊一一擊潰,經過七天七夜,終於克服了金錢、權力、女色、恐懼、誹謗等等障礙,終大徹大悟,成為真正的大覺者,天地都為之震動。佛祖的前下方,土地神跪在佛祖面前,向當地獵戶訴說釋迦牟尼成佛的事蹟。
百子戲彌勒
”容天下難容之事,笑世間可笑之人”的笑口彌勒的形象,是人人所熟悉和喜愛的。大型青銅藝術珍品“百子戲彌勒”,斜倚而臥的彌勒神情和藹,笑容可掬。在彌勒碩大的身體,塑有整整一百個正在嬉戲耍鬧的小頑童,各個形神各異,栩栩如生。相傳,這些小頑童是在考驗彌勒的肚量,是否真如世人稱道的“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慈顏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有的在疊羅漢,有的在拔河,有的在拿小樹枝捅彌勒的肚臍,更有調皮的在彌勒身撒尿。但彌勒一點也不為所動,依舊樂呵呵,故為彌勒。
五智門
靈山五智門是一座具有深刻佛教文化內涵的大型石牌樓。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