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3/5 頁)
漏,道:“禮部撰錄處怎麼這麼早就點卯?你以往好象是辰時才去的。”
崔亮微微一笑,並不作答,走到門口又轉身道:“記得辰時初服一次藥。若是感覺好些,能走動了,就去給相爺道聲謝吧。”
十三、風捲秋濃
皇宮,弘德殿。
這日小朝會,議的是三日後將與桓國簽訂的和約細則。
禮部官員將抄錄的和約細則呈上給皇帝、太子、莊王和靜王,又各發了一份給丞相、龍圖閣大學士、各部尚書及御史臺、監察司諸大夫。
靜王展開摺子看了一眼,讚道:“真正一筆好小楷!”
皇帝聽言將摺子展開細看,也微微點頭:“不錯,結體嚴密而不失圓潤,勁骨於內而超然於外,精華內蘊,莊重勁美,實是難得的縝流小楷。”
他望向禮部尚書王月雄:“這執筆撰錄的是何人?”
“回皇上,執筆撰錄此細則的乃禮部撰錄處執筆崔亮,平州人氏,曾中解元。昨日方書處程大人因方書處人手緊缺,已向微臣借調了此人至方書處當差。”
皇帝微笑點頭:“原來是平州解元,難怪一手好字。在你禮部當執筆確也委屈了他,調到方書處甚好,這樣,朕就可以每日見到這崔解元的妙筆了。”
他轉向靜王和聲道:“靜王,前日朕還贊你的字型有進步,但和這位崔解元比起來,可得再下些功夫。”
靜王躬身道:“兒臣謹遵父皇教誨!”
一旁的莊王面上隱有不悅,輕不可聞地哼了一聲。
禮部侍郎將和約細則高聲誦讀了一遍,話音甫落,右相陶行德跨前一步行禮道:“皇上,臣有異議。”
“陶卿但奏無妨。”
陶行德瞥了面帶微笑的裴琰一眼,道:“此和約乃裴相一力促成,和約細則,臣等也是今日方才知曉。按理說,裴相近年來主理與桓國間一切軍政事務,臣不應多心。但這和約中有一條,臣實是有些疑惑。”
皇帝面色和悅:“陶卿有何不明,裴卿就詳細解疑吧。”
裴琰低頭道:“臣遵旨。”他又轉向陶行德,笑得十分謙和:“陶相請直言。”
陶行德展開手中摺子,道:“和約中,涉及月落山脈的歸屬問題。自我華朝立國以來,月落山脈便一直是我朝附屬夷地,月落一族上百年來,也一直以附屬夷族的身份,向朝廷進歲納貢。
“裴相此次擬定的這份和約中,卻與桓國將月落山脈一分為二,以桐楓河為界,北面歸桓國,南面歸我朝。如此一來,豈不是將我朝附屬夷地割了一半讓給桓國,更等於間接承認,以往為了月落山脈而起的數次戰事,我朝竟是戰敗一方。本相實是有些不明,還請裴相解釋。”
莊王點頭道:“陶相言之有理,年前我朝與桓國的戰事,是我朝勝出,實不必如此,還請裴相解釋。”
見右相與莊王都如此說,各部尚書及御史大夫們也輕聲議論,殿內一片嗡嗡之聲。
裴琰面上掛笑,不慌不忙道:“和約中為何將月落山脈一分為二,兩國各取一半,考慮有三。
“其一、月落山脈桐楓河以北,乃火石地貌,地產貧乏,民諺中素有‘桐楓北,三尺焦,童稚子,雙淚垂’之說;而桐楓河以南,物產豐富,土地豐饒。所以看似是一分為二,實是舍貧瘠而取富庶,我朝並不吃虧;
“其二、桐楓河以北,因物產貧乏而致盜賊橫行,紛亂不斷。月落族長為平息紛亂,多年來數次請求朝廷派兵支援鎮壓。但這些盜賊極為難纏,自承平三年以來,當地駐軍死於清剿戰中的達數千人,朝廷不堪其擾。此番將桐楓河以北歸於桓國,實是將一個燙手的山芋丟給了桓國,至少可以牽制桓國數萬兵力;
“其三、月落一族,內部爭鬥近年來有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