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漢書·世宗昭武帝紀(第4/9 頁)
往襲賊糧道,賊驚,遣兵數萬往救,昭武孤軍堅守,凡十餘日,浴血而戰,身披數創而不退,榆中城遂潰,邊章、韓遂或死或擒。
溫知,大喜,以昭武為首功,上表雒陽。
後慎、卓各獲全勝,斬叛軍數萬,中平三年正月,涼州亂平,昭武回軍,見蓋勳,勳以昭武英勇,甚拜服,與昭武多言涼州事,相談甚歡,後勳出,雲安涼州者必昭武也。
及班師,孝熹大喜,厚賞大軍,欲顯榮之,昭武乃自請為涼州牧,願為國戍邊,守衛帝陵,孝熹以昭武忠勇,遂許,詔以昭武為左將軍、范陽縣侯、涼州牧、持節。
時人皆以昭武赴涼州不智,為其憂,賜素憚昭武,數欲置昭武於死地,時重病,聞之,大喜而笑,卒。
昭武赴任涼州,勳出城三十里往迎,昭武喜,執勳手共入城,後與勳共商治涼州事,勳以治涼州重威、仁,昭武深許之,乃遣羽、飛、惇、淵、璜統兵征討不臣、剿除匪盜,凡三月。
勳又舉閻忠、閻溫、賈詡、龐德,昭武視之,皆良才,遂授官。
後昭武輕徭薄賦,行仁政,製鹽,冶鐵,修路,建水利,興集體農莊,服三十六羌部,年餘,涼州大治,乃孝明、孝章以來所未有,人皆稱頌。
中平四年四月,鮮卑入寇,昭武大怒,統兵北伐,大破之,獲戰俘三十萬、牛羊馬等二百餘萬,乃中興以來少有之大功,西陲震動,舉涼州之境,人皆敬服,莫敢不從。
上表雒陽,孝熹喜,以昭武為車騎將軍。
後涼州興盛,昭武乃以涼州細鹽、鐵器、蒲桃酒貢雒陽,孝熹喜之。
初,玄以昭武功高,許昭武《左氏春秋》傳承,至中平四年,昭武乃得傳承,遂於涼州辦州學。
昭武納士人、豪強、黎庶入學,宣以有教無類之心,辦仁義禮智之學,家貧而好學者,皆免學費,涼州人從之,以入州學為榮。
四年十一月,先零羌、白馬羌、參狼羌入寇隴西,時隴西郡守張飛統兵堅守,昭武聞,大怒,統兵往徵,大破之,盡滅三族。
三十六羌部聞之,大驚,遣使與昭武會盟,昭武與之歃血為盟,約定互不侵犯,三十六羌部遂安。
初,涼州戶籍不過五十萬口,人若生育,多溺斃,以避算賦、口賦,昭武不忍,以涼州窮困、官吏兇惡,且賦稅重,令官府代繳口賦,行德政,涼州父老感銘肺腑,乃為昭武立生祠。
五年,益州黃巾復起,官軍與之戰,不克,乃詔昭武都督涼益二州軍事,昭武領兵入,數月破賊軍,孝熹聞之,乃擢昭武驃騎將軍,增食邑二千,並前封萬戶,為萬戶侯。
益州安,人皆敬服,廣慕昭武英武,又有賨人龔氏慕昭武,以二女許之,昭武遂納,勢愈盛。
初,張燕等作亂於幷州,威脅河東,官軍與之戰,不利,皇甫嵩死之,雒陽震動,孝熹以何進、何苗統兵,與之戰,久不能平,後燕請降,孝熹允,河東乃平,何氏勢愈盛。
孝熹素不喜長子辯,偏愛次子協,以皇后本家勢大,自不安,讓、忠等乃進言,孝熹許之,詔設西園軍為天子親軍,以小黃門蹇碩統領,又以董重為車騎將軍,與進同領京兵。
進不安,乃密會袁隗,疑孝熹有廢長立幼之心,時袁氏以軍功而盛,與進親,隗乃告曰:天家之心,路人皆知,若不早圖,恐遺禍後人,廢長立幼乃大事,願將軍早作打算。
進愈不安,曰:君命難違,如之奈何?
隗乃曰:吾聞昔日高祖不喜惠帝,欲廢,高後請商山四皓輔之,高祖遂許惠帝之位,將軍何不早圖之?
進有所思。
時天下滋亂,望氣者以為京師當有大兵,兩宮流血,大將軍司馬許涼、假司馬伍宕說進曰:《太公六韜》有天子將兵事,可以威厭四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