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八十七 第三帝國的未來(三)(第4/6 頁)
兵力,官吏,銀錢、糧秣,乃至於建設國家所需要的一系列手工技術人才,劉備都給劉澤準備好了。
靠著比大漢國內更高的工資收入,以及更多的發展前途,在一番宣傳之後,成功募集到了足以開創一箇中小型封國的人手。
不僅如此,因為劉澤在西北軍區服役過,有過軍旅經驗,所以劉備大手一揮,把劉澤在軍隊裡的那些部下、夥伴也全都批給劉澤做了部下,讓他們和劉澤一起去開創一番事業。
封國所在地就是原先康居的故地,根據劉備和劉澤的商議結果,他們在康居故地站穩腳跟之後,還可以進一步向康居西北的方向發展,那邊還有數量比較大的遊牧族群,可以供他們開拓進取。
漢帝國會給他們至少十年的財政支撐,十年之內,他們需要建立起一套足以供養國家和軍隊的財政體系,如果辦不到,那劉備應該會非常失望。
且劉備還宣佈,將把漢帝國的官僚系統與新建設的衛星國的官僚系統打通,漢帝國的科舉考試結果是受到衛星國官方認可的,參加過科舉考試的進士可以選擇衛星國作為為官之地。
至於這個新國家的國名,劉備也想好了。
西秦。
貞觀十五年七月底,劉澤在雒陽正式受封西秦國王,領受王爵,正式成為第三帝國第一個領受封國和實際封地的國王,將帶著半獨立性質的團隊,建設起一個拱衛漢帝國的衛星國。
作為分封計劃的起始點,劉澤的行動受到全天下的關注,人們並不清楚他的前路是勝利還是死亡。
但是從中經手了一些事情的諸葛亮是一清二楚的。
劉澤一定會成功,必然會成功,就算不成功,劉備也會出動漢帝國的力量,強行讓他成功。
劉備之前就說了,隨著漢帝國人口的進一步增長,以及國家人口素質的不斷提升,此前十數年一些保守派官員的憂慮已經漸漸成為現實。
新一代國民不想成為一輩子農民的人越來越多,想要去追求各種可能性的人也在不斷增多,追求美好生活的人也越來越多,過去那種一塊田一間房子一輩子的日子,很多年輕人已經不想過了。
他們讀了書,有過遊學的經歷,開眼看世界,對外面的世界充滿了嚮往,他們的渴求和他們父輩的渴求是不一樣的。
所以劉備預測,未來的漢帝國必然會發生越來越多的變化,他必須要為漢帝國打造更多的蓄水池和護城河,保證這個國家的基本穩定。
域外封國就是一個很好的蓄水池、護城河式的存在。
條件艱苦但是收益高,風險很大的同時,只要願意承擔風險,就能得到高收益。
且一直都在漢帝國的計劃控制之內。
人類是不同的,有些人願意平淡生活,不喜歡高風險,有些人喜歡驚險刺激的生活,喜歡體驗不同尋常的新世界。
那麼劉備就給予他們兩種選擇,而不是學著古中國一樣,強行規定人們只有一種選擇,恨不能把一群人一輩子拴在同一個地方做老黃牛。
所以域外封國計劃必然成功,就算不惜代價,也一定會成功。
更多的事情諸葛亮不敢設想,唯有這件事情,諸葛亮相信,絕對可以成功。
在送別劉澤之後回宮的路上,劉備有些感慨。
“孔明,你說我讓孩子們出去建設封國這件事情,是對的還是錯的?有些人向我提出了擔憂,說擔心未來主幹羸弱而枝葉繁茂,會有小宗代替大宗的危險出現,以此反對域外封國的計劃,你說,有這樣的可能嗎?”
“至少百年之內是沒有可能的。”
諸葛亮笑道:“從無到有的建立一個封國,就算再快,也要百年時間,百年立國都算是快的了,至於百年之後的事情,誰又能說得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