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黑夫(一)(第1/3 頁)
永昌三十八年,鄭安雅將打下的原南越國疆土設為桂林郡和象郡,並在兩郡內推行高昌國法令、度量衡和文字。
到了收秋糧的時候,牟清風來報:桂林郡武安縣出現動亂,已經蔓延至潭中縣和中留縣。鄭安雅本以為是一起普通的叛亂,可經過牟清泉、牟清風姊妹的一番調查之後才明白,是收租用的量器出了問題。量穀物用的量器主要是衛信忠主政時期打造的,最早的一批已經有五十多年的歷史。量器是吉金所制,雖然都被各級官吏小心保護著,但經過幾十年的磨損和磕碰,還是有部分量器出現了一定程度的變形。此次動亂的首發地武安縣所使用的量器是從河西郡調撥的,比標準量器容量略小。武安縣令用這種偏小的量器收了穀米,上繳至桂林郡的時候,被發現數量不足。桂林郡守將武安縣令斥責一番,又令其限期補繳。武安縣令不明白原因所在,只當是百姓繳納數量不足或是有人從中偷盜,於是一面派衙役調查穀米缺少的原因,一面命百姓再補交穀米。而百姓們認為自己已經繳足了穀米,為何還要再次繳納?肯定是縣衙的官員們監守自盜,還想把髒水潑到他們頭上。於是他們在一些別有用心之人的煽動之下,走上了叛亂的道路。
鄭安雅捧著一個方升顛來倒去地看。牟清風道:“王上,這是武安縣使用的量器之一,正我國最早打造的一批。而桂林郡所用的量器則是新制的,二者相比差了約百分之五的容量。”
鄭安雅感慨道:“那時候衛子還是河西郡丞,我還是個公主,連太子都沒當上。度器、量器、衡器用久了都會變形,應該及時更換,是我們疏忽了。”
段知書問:“新制的量器一定是標準的嗎?”
阮秋霜道:“器具都是手工打造,工匠不同、批次不同,大小自然會有偏差。在工匠們製作完成後,校驗者會將新制的量器與標準量器做對比,誤差在規定範圍內的才可以出廠。”
段知書又問:“那些標準量器是什麼時候做的?它們不會變形嗎?”
阮秋霜答道:“也有將近三十年了,這也是我一直擔憂的事,標準量器雖然被少府妥善儲存著,經年累月之後還是免不了磨損,擦洗不勤會有鏽斑,但若擦洗太勤則會加劇磨損。”
祝惜顏補充道:“我曾考慮再讓人打造幾個標準量器,又怕失了準頭,反而生出事來。如果有人能做出完全一樣的標準量器就好了。”
“天底下有這樣的人嗎?”鄭安雅問。
已是衛尉卿的衛琉璃說:“王上,這等能工巧匠怕是隻有孤竹國才有。”
“唉,這個節骨眼上,孤竹國不添亂就不錯了,哪會好心派工匠給我們?”段知書說。
眾人一片哀嘆。
“這是件大事,先發布求賢令吧。”鄭安雅道:“傳旨,有自薦或舉薦他人被錄用者,大夫及以下晉升三級,大夫以上、左庶長及以下晉升二級,左庶長以上、少上造及以下晉升一級,大良造及以上賞千金。”
段知書道:“同時敦促各郡縣官員必須到民間暗訪,我怕有些匠人不願跟朝廷打交道。”
不出一個月,各地陸續舉薦了幾位匠人,阮秋霜一一考察後,都不甚滿意,又見積善郡和上雍郡聯名舉薦了一位姓黑的鐵匠,擅長製作吉金器物,但此人性格古怪不願入朝,因此見不到人。
鄭安雅不滿道:“你們是官,他是民,還有叫不來的道理?綁也給我綁來!”
祝惜顏忙勸阻道:“王上息怒,此人怕是勉強不得。”
“為何?”
“王上容稟:普天之下的工匠,無論是有絕學在身的神匠還是普通匠人,但凡上了年頭,製作器物的方法大體上都差不多,區別就在於細節上。故而,匠人在製作時的心情極為重要,他若是不情願地被綁了來,亂做一氣,只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