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宣佈任務(第2/2 頁)
在蘇聯,也經歷了很多種改型,由於它的航程和電子裝置功能極為有限,所以每次的改進,幾乎都放在加大飛機航程、增強武器威力和改進執行其它任務和全天候作戰的能力。
但是,由於中蘇關係的嚴重破裂,所以,米格-21的改進,是不可能從蘇聯獲得幫助了。
不用說改進米格-21,當初米格-21的原版到來都是相當不容易的。
鑑於國內的科研水平,為了提高空軍的戰鬥能力,除了在殲-7的基礎上,研究雙發改進的殲-8戰機之外,殲-7的改型,也是迫在眉睫的。
十年動亂期間,殲-7的改型很艱難,現在,隨著國家已經開始走上正軌,在132廠,已經改進出來了殲-7II型戰機,正在緊鑼密鼓地試飛之中。
同時,新的殲7III型飛機,也已經提上了日程,這就是仿製蘇聯生產的米格-21MF!
米格-21MF,算是米格-21的深度改進型,肯定比己方的原型戰鬥力要更強,測繪仿製這款飛機,已經能讓己方的軍機生產邁上一個新的臺階了。
至於米格-23MS,那就更讓人期待了。
這是一款可變後掠翼的戰機!這可是六七十年代流行的軍機設計潮流!
當戰機需要高空高速飛行的時候,機翼的後掠角越大越好,但是,這種飛機的機動性又相當差,機翼的後掠角越小,機動性是越高的。
這些就是飛機設計時候的基本矛盾,同時,也有人想到了解決方案,乾脆就讓機翼的後掠角可變,起降,空戰的時候,就讓後掠角減小,這樣機動效能高,而需要高速飛行了,就讓後掠角增大。
這樣的思路下,軍機界研製了很多可變後掠翼戰機,美國的雄貓戰機,歐洲的狂風戰機,以及蘇聯的米格-23,都是這種思路下的產物。
國內,也有可變後掠翼的計劃,但是,摸著石頭過河,也需要個石頭啊,如果能夠搞一架米格23回去,那麼說不定,國內的可變後掠翼戰機的研發,也能走上快車道呢?
秦風想到了,在場的其他人,也都想到了,每一個人的臉上,都帶著興奮。
同時,他們也知道這次任務的絕密要求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